摘要:工业制品一经售出,并不意味着就与生产厂家毫无关系,在保质期内,厂商要为业主提供全面技术支持,以保证生产设备顺利运行,即使保质期结束之后。业主可以继续找厂商提供技术服务,只不过这个时候就需交纳一笔服务费。服务,也因此制装备制造企业收入另一大来源。
我们买手机等电子产品时,在说明书等上面都会注明产品的保质期限是多少,什么样的故障处于保修范围。这在大型工业装备领域也一样适用,这些大型机械装备在售出之后,都会由生产厂商提供一段时间的技术服务,以保证采购企业能够顺利并快速的掌握使用方法。
在该免费服务期限过去之后,如果企业需要,可以支付给生产厂商一笔服务费,以便获得后续技术支持。这也就成为装备生产企业继装备销售之后,又一项收入来源,并且这个营收来源,如果企业不更新装备,将会一直存在下去,是张“长期饭票”。
中国装备制造市场服务性发展趋势明显
随着中国市场由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的转变,消费者的选择空间越来越大,给制造业施加了巨大的竞争压力,服务成为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高新技术行业本身的特性也要求制造企业必须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加剧了中国制造业提供服务的紧迫性。服务化经营以及差异化战略的实施成为制造业自身提供优质服务的内在动力。
服务是随着产品而附加提供给消费者的一种利益和价值。与一些专门的服务业(旅游,金融等)不同,制造业企业主要是提供产品的追加服务。随着制造业逐步成熟,企业的竞争优势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产品本身。处于价值链后端的服务环节,与资源优势、技术优势、渠道优势和品牌优势一起,成为制造业的关键成功因素。
针对前景极为光明的装备服务市场,各大公司都在积极展开服务业务,以期能顺利开拓新的业务渠道。十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增长速度一直处在较高水平。然而相比多年高歌猛进式的增长,2012年行业出现了整体下滑的态势,库存、现金流压力也随之骤增。
基于以上情况,制造业现已表现出明显的服务化趋势,主要体现在服务意识的增强、服务水平的提高、服务内容的丰富。服务增值的经营方式,成为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促使制造业向服务领域延伸。
2013年以后装备制造企业将进入从宽泛到聚焦,从快速到理性的发展阶段。而且,以客户价值为导向的“生产性服务和服务性营销”,将成为装备制造企业转型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