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商务室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程机械与液压杂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市场研究 > 市场分析

辽宁沈阳:铁西装备制造走上一条生态之路

时间:2014-03-27  来源:沈阳日报  

  核心提示
  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当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已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重要途径之前提下,作为全国唯一的装备制造业示范区,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向着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目标发起“总攻”,引发广泛关注,社会意义重大。借助创建之契机,开发区不断加快产业升级、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实施环境改造、促进生态修复……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铁西装备制造将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实现双赢的生态之路。
  2012年11月19日,《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通过国家环保部、商务部、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论证,成为东北地区首个通过国家三部委组织论证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这是继获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暨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十佳国家级开发区”等一系列殊荣之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锁定的又一具有战略意义的新目标——“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如今,开发区为实现这一目标已经迈出了节能、低碳、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第一步,力争2013年底提前验收,初步形成生态工业园区运行机制和框架,初步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区域工业共生网络,充分显现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带动作用;再用5到10年的时间,进一步夯实生态工业基础,巩固创建成果,确保生态工业沿着低碳、循环、绿色之路可持续发展。
  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 夯实创建之基础
  所谓“生态工业”,是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建立起相当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的工业生态链,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从传统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效益向低能耗、低物耗、低污染、高效益的生产发展模式转变。
  其实,早在2002年6月开发区与铁西区合署办公开始,开发区便朝着“生态工业”的方向发展,开发区为搬迁入区的企业设置了这样的“门槛”: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如果不进行升级改造,降低能耗与污染,将被拒之门外,而效益不高的企业也不得进入开发区。由此,衍生了一些诸如铸造、冶炼等企业的某些车间不得不进行重组、升级改造、入园建设,以此降低对环境与土地的污染。企业的搬迁不是简单的位移,而是实现了由内而外质的变化--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此举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2006年,以开发区为龙头的沈西工业走廊开发建设全面展开,数控机床、通用石化装备、输变电装备、工程机械、重矿机械和汽车及零部件等一大批优势产业做强做大;通过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和做精做活中小企业,延长了产业链条,形成了基础配套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建设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和替代进口的世界级产品;通过高强度、大投入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集中污水处理厂和热电联产项目全部投入运行,环境污染集中控制能力显著提升,开发区成为了国家唯一的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和国家唯一的现代建筑产业核心区,提出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时机成熟。
  2010年,在先进装备制造业聚集区、现代建筑产业核心区、服务业发展特色区“三区”产业格局基本形成的基础上,铁西区委、区政府提出“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目标,此目标一经提出得到了开发区管委会的高度重视,并以此作为提升老工业基地向新型工业化转型的重要抓手,列入我市创建国家生态市的重点工程,纳入全区“十二五”规划,写入区政府工作报告,把创建工作上升全区战略,旨在举全区之力,积极推进创建步伐,以此拉动和牵引全区生态化改造进程。
  科学决策与谋划  提高创建之平台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创建工作得到了省、环保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严格按照《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科学决策,重点谋划,截至目前,24项指标已有19项指标达标。
  规划先行、优先设立了创建专项经费、优先安排生态建设资金、优先安排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开发区以“四个优先”提高创建平台。同时,开展了基础设施“共享化”、环境整治“规范化”、流域修复“生态化”、项目准入“绿色化”的“四化建设”。截至目前,用于基础设施新建、扩建、改建项目的财政投入达到近百亿元,全部实现了“九通一平”;开展了大型热源厂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供气、供热能力已达到1640吨/小时,园区工业、生活废水处理率达95%以上 。加大了污水处理厂和污水处理设施、锅炉脱硫除尘设施的运行监管,已安装污水、烟气在线监控设备33台套;开展“煤改气”清洁能源替代和锅炉拆除并网“禁燃区”管理工作。重点打造10平方公里的两河流域生态修复建设,浑河西峡谷一期工程生态廊道项目形成“一水、两带、六岛、七节点、多广场”的总格局,细河U谷生态廊道主要以公园和湿地建设为主,形成一套完整流域生态恢复体系。在新项目引进中,实行了从引资到选资的绿色招商、生态招商、产业链招商,为入区项目提供“政策规划引导、提前介入指导、跟踪服务督导”审批服务,鼓励新兴环保产业项目,截止2012年底已引入节能环保企业80家;禁止能耗高、排污强度大、产出低、不符合规划和环保要求的项目入区,仅2010年至今已否决项目31个。此外,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原则,开发区强力推进了清洁生产、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示范项目建设三项措施。目前,已有40家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审计,实施高中低费方案1000余项;55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10余家单位建成了中水回用设施;13家企业开展了绿色工厂、新型工业化、节能产品、绿色制造、循环经济等环境示范项目建设。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栏目热门
栏目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