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中国商用车企业为了升级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强大自己品牌的竞争实力,纷纷与国外企业合作。而国外厂商也通过技术输出、投资股份等方式进入中国市场。
在行业风起云涌的合资潮面前,重卡行业几家为数不多的自主品牌,在质量及基本性能方面与其他合资重卡企业相比没有太大差别,明显的性价比优势和日益提高的技术水平,使自主品牌重卡继续保持市场优势地位。
中国商用汽车网近日推出重卡企业自主系列,为大家盘点中国重卡行业中的几家坚持打造自主品牌的优秀企业,看他们在中国商用车行业里是如何成长、如何发展的?
不畏竞争 坚持打造自主品牌
一直以来华菱星马坚持自主创新、打造自主品牌。并于2012年底通过利用全球汽车零部件资源,自主研制开发出了重型发动机——汉马动力和变速器,为自主创新之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华菱星马董事长刘汉如在接受中国商用汽车网专访时阐明自己一直坚持打造自主品牌的理由。
他认为商用车行业因为市场化竞争充分,产能过剩、价格低。国外的重型卡车在中国没有竞争力,而在竞争的过程当中,中国商用车企业也加快了技术升级的步伐,也能够满足国内需要,而抵御了外国产品的入侵。部分国内的商用车企业因为技术的缺失也逐步走上与国外合资的道路,所以现在像华菱一样坚守自主品牌、坚持自主创新的企业,更应该坚定自己选择的道路,因为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有技术、有资金实力、有人才、有话语权、发展权。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到“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600万辆,在全国供应国四标准车用柴油。”刘汉如表示,这对于商用车行业是个契机,必然会推动和促进商用车行业技术进步、转型升级。所以商用车企业应该尽快加强企业自主创新、加强科技进步,能够生产满足国家排放标准的产品。
产学研结合技术模式 打造自主精品
技术先进,引领市场,这是品牌产品必备的条件。刘汉如以他超前的意识,站在战略的高度,把握未来,带领自己的企业打造出一个又一个处于行业领先、技术先进的产品,应该说,华菱创立品牌的路不会很长。
华菱在创建之初就提出:“以企业为主体,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互动”的产学研相结合,以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充分利用大学、科研机构的智力资源,合力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他们把研发资金的三分之一投入到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试验,共同开发并合作培养人才,三分之二的资金用在产品项目的开发上。
华菱开展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模式,给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带来了多赢的局面。不仅为企业克服了诸多技术难题,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同时,带给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不仅仅是一笔研究资金,对大学智力资源的出路,对大学融入社会进入市场,对大学人才的培养模式,甚至对当今教育的改革,都有着一定的意义。
积极与与国内高校、研究机构开展多种方式的合作。1万台重卡生产线和厂房设计,就是华菱和机械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合作完成的。在重卡自主开发过程中,华菱还与清华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开展了技术合作。华菱公司第二代新产品星凯马车身就是与意大利博通设计公司、湖南大学国家车身试验室等研发机构联合完成的。开发车桥,将生产线的规划和设计、设备的采购和现场的布置,全部委托合肥工业大学承担。
提升市场竞争力 坚持自主创新
华菱汽车是一家极具创新意识的企业,先进的技术,各种发明创造,不断地涌现出来。
为了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打造品牌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华菱汽车适时启动了专利战略。专利战略的核心内容就是鼓励和奖励员工钻研技术、发明创造。不仅对获得批准的技术专利开发人员给予现金奖励,对申报了但没有批准的技术开发人员也给予现金奖励。
据统计,截至到2010年12月,其下属星马股份公司,累计申报专利179项,批准148项;华菱股份公司申报201项,批准136项。星马集团,包括湖南星马、天津星马,合计员工5000人,就是说平均每20人,就在国家专利局获批了一项技术专利。
归根到底,一家企业没有产品,就谈不上参与市场竞争;没有新产品,市场竞争力难以持久。进入21世纪以来,星马集团下属的星马股份和华菱股份,以市场为导向,及时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不断推出新产品、新品种,不断地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让企业始终保持着充沛的活力。
华菱重卡从2004年正式投产到现在,以细分市场、差异化经营的战略,连续推出了华菱重卡系列、星凯马系列和华菱之星系列三大品牌数十个品种的产品,适应了不同层次的市场和不同层次的客户群的需求。
华菱星马董事长刘汉如表示,汽车企业现在坚持自主品牌为时不晚。但如果放弃做自主品牌,完全依靠外资,后果不堪设想。商用车企业95%都是自主创新,而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仅有40%,但是销售额却不到总体额度的30%,利润不到10%,中国自主品牌企业依然任重而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