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不仅是上个世纪最主要的大宗的建筑材料,也是在本世纪最主要的建筑材料,应用非常之大,2012年之后混凝土用量则是60亿吨以上。随着建筑结构的多样化发展,混凝土应用环境日趋复杂和恶劣,这就对混凝土的性能需求更高。
砂石骨料作为混凝土中重要成分,对混凝土的性能有非常大的影响。在人们对砂石的传统认识中,存在着偏差,认为砂石在混凝土中仅起填充作用,质量无足轻重,只要多加水泥就行。事实上,砂石骨料在混凝土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起着骨架作用,传递应力,即使没有水泥浆,骨料亦可支撑载重,同时抑制收缩,防止开裂。
上世纪90代以后,混凝土的发展趋势是发展高性能混凝土,骨料已渐被当作主要架构材料,而水泥用量则越少越好。而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必须有高质量的砂石骨料,我国混凝土方面的专家把砂石骨料的质量视为制约我国混凝土发展的瓶颈。
在天然砂石资源日益紧缺、国家对环境保护要求日益提高的情况下,近几年我国人工机制砂石发展迅速。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蒋正武教授认为,机制砂拥有天然砂石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在天然砂石短缺的情况下,他认为骨料从天然骨料向人工骨料转变的发展时机已然到来。
他表示,机制砂最大的优点是品质是可控可调的,可以通过合理的生产工艺优化,可以生产出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机制砂。以高品质的机制砂为例,可以配置出不同类型的高品质的混凝土,在实验室中可以用完全可以做到C100,而一般石灰岩很难做到这样高的强度的。
如何生产出优质的机制砂,蒋正武教授认为首先是选材,源头材料要达标,质量才可控。其次机制砂的球型的指标特性,高品质的机制砂要向河砂靠拢。最后控制含泥量,如果含泥量控制住了,石粉的含量是其实可以适当放宽的。
从行业角度来看,蒋教授认为机制砂在未来的趋势是替代河砂石,是必然的趋势,骨料的管理技术以及资本优势将占行业的主导。应该进一步细化机制砂的行业的标准,指导未来技术的发展。
蒋正武教授表示,从全产业链来思考,混凝土需求是什么,需要什么性能混凝土,反过来就应该去生产什么品质的机制砂。在当前混凝土对砂石骨料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企业应该尽可能提供高品质的机制砂,让政府能感受到高品质的机制砂是可以生产出来的,而并不是一味的所有的机制砂都是劣质的。如此,他相信政府才可以指定合理的规范引导机制砂这个市场,最终实现多方共赢,才能保证砂石和混凝土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