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看到中州大地改革发展欣欣向荣,新成果新面貌令人振奋。尤其大开眼界的是,在郑州郑东新区的中铁隧道盾构研发基地,参观了被誉为“工程机械之王”的隧道盾构掘进机,实在值得大赞。
今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曾亲临考察这个中铁隧道盾构研发基地,对他们攻克以前完全由国外垄断的盾构技术难关取得重大成果表示祝贺,称赞他们做这个事业很有意义。总书记说,整个盾构技术在我们国家正逢其时。盾构技术形象地讲应该是工程上的“穿山甲”,有了这个技术,过去很多的难题都可以解决,工程的效率、安全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和保障。
在盾构机总装车间,白发苍苍、见多识广的大家被眼前长龙似的盾构机惊呆了。厂方接待人员介绍,这个庞然大物,直径6米多,长85米,重达500多吨,要运到工地需要17辆长挂车。这是个机器人项目,集机械、电气、液压、传感、信息、力学、导向研究等技术于一体,代表了一个国家重型装备制造业水平和隧道施工能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隧道施工技术可分为4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人工钢钎大锤打眼放炮,手推斗车运输;70年代,风钻打眼,轨道翻斗车运输;80年代,凿岩台车、装载机和衬砌模板台车形成大型机械化作业;90年代,采用全断面掘进机,实现工厂化作业。1997年修建西康铁路全长18公里多的秦岭隧道时,我国第一次在隧道施工中使用大型盾构掘进机,那是花了大价钱从国外进口的。它的高效率使我们看到了什么叫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外方高昂的要价和贵族式的服务要求也深深刺痛了我们的心:我们要在工地上修建外国专家游泳池,要提供专门的西餐;机械故障,用电脑修改几个数据,耗时不过十几分钟,便要价20多万元……
“我们一定要造出中国自己的盾构机!”中铁隧道人憋着一口气,狠下一股劲,下决心为振兴民族工业填补这一空白。历经17年卧薪尝胆,中铁隧道亦即中铁装备依托国家“863”和“973”科研项目,终于在2008年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的复合式盾构。2013年,在河南省和郑州市的“给科研立项、给科研资金、给试验工程”政策支持下,又研制出世界最大矩形盾构用于郑州市中州大道下穿工程,开创了“政府+企业+市场+科研”新模式。2013年11月,中铁装备成功收购了德国维尔特公司硬岩掘进机知识产权和品牌使用权,一跃成为国内第一、世界第二的掘进机生产厂商。目前,盾构年产能60台(套)。国内外有30多个城市的地铁建设使用中铁装备的掘进机,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世界第二。
“南宁市正在修建地铁,也用上了中铁装备的盾构机吗?”我发问。“有!”得到的回答是肯定的。据介绍,在南宁地铁建设中,中铁装备和南宁广发重工、南宁轨道交通集团共同组建了南宁中铁广发轨道装备有限公司,实现盾构设备的本地化生产及维保能力。在郑州的中铁装备监控室,大屏幕上实时显现世界各地使用中铁装备盾构产品的工作情况,其在地下掘进的进度、方向等参数都尽在掌握之中。他们曾监控发现南宁的一台盾构机在掘进中偏离了30毫米,当即告知施工单位并帮助调整到位。
在郑州期间,我特地去乘坐了一趟新开通不久的地铁列车,想到两年以后我将在家乡南宁乘坐上地铁列车时,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我在郑州第一现场听到了和修建这条地铁有关的盾构机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