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商务室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程机械与液压杂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焦点

告别速度为王 工程机械呼唤工匠精神

时间:2015-04-13  来源:  

最近,“中国制造2025”的盛行引爆了一个热词:工匠精神。
  3月27日,在海南博鳌举行的“微博之夜-正和岛夜话”期间,董明珠、周鸿祎等企业家围绕这一话题大发感慨,之后,“工匠精神”如春风拂过,迅速遍及各行各业。
  制造业尤甚,一时间,大家言必谈及,且无不推崇备至,仿佛顷刻间,“工匠精神”摇身一变,成了“救市良方”。

  那么何谓“工匠精神”?其意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努力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甚至更高。这一点,恰恰是过往几十年里,速度为先、追求“大跃进”式扩张的中国制造企业们所欠缺的。
  其实国人对于“工匠精神”的推崇早已有之,这点从“手工打磨的欧系名表、名车等无论多高的价格,在中国总有市场”便可看出端倪。不过推崇是一回事儿,行不行动却是另一回事儿。但今年以来,“中国人疯抢日本马桶盖”事件的引爆,却令企业们的态度开始有微妙的变化了!
  如果说以往的名表、名车涉及到的是高端消费领域,中国制造企业们大可跳出,转向更多的其它领域,那么手机、马桶盖这种大众消费,无疑便让中国制造企业们直接感受到了不可回避的正面冲击。
  更为重要的是,“马桶盖”事件充分表明,中国消费者已经愿意为品质买单,而“中国制造”某种程度上已经难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产品品质需求。所以,唤醒“工匠精神”对于中国制造而言,其实已经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
  显然,在这种大潮中工程机械行业难以置身事外。
同样是在“微博之夜-正和岛夜话”期间,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发言称,“(当前)对大多数企业而言,要忘记速度为王,追求工匠精神。”
  向文波称,因为处在了伟大的时代,中国的很多企业就像是“闯到了风口上的猪,因此飞了起来”。但是再往前走,就不能搞机会主义了,必须扎扎实实,以精益求精、追求品质的工匠精神,把自己经营好。
  无独有偶,在今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行业内另一巨头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亦强烈呼吁中国制造业唤起“工匠精神”,对每件产品都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
  詹纯新认为,“工匠精神”是中联重科领跑国际市场的重要原因,“面对全球市场,尤其是要求苛刻的欧洲市场和制造强国日本市场,我们始终抱着一个信念,那就是要全力以赴做出中国工程机械的最高品质。”
  事实上,由于“工匠精神”欠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多年来早已尝够到了苦果。
  据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编辑了解,由于缺乏熟练的产业工人,加上企业和工人对“工匠精神”的认识有缺失,急功近利,只注重效益和产出比,不追求产品性能和质量的极致,因此很多工程机械产品(尤其是核心配套件)“设计出来了,却造不出来”,“具其形而难有其神”,细节上看似细微的差距却导致产品功能、质量等与发达国家同类产品差距明显。
  在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突飞猛进的黄金十年中,由于市场供不应求,这种产品质量上的差距对企业销售的影响很小,然而进入市场收缩期,企业间竞争加剧,质量上的差异便有可能成为横亘在企业面前的生死门坎。
  正如董明珠所说,“没有工匠精神的话,马桶盖事件会持续发生。”所以,中国制造行业必须尽早、尽多地培养熟练的高素质产业工人,并大力推广工匠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业人口基数日益减少的不利环境下打造出核心竞争力。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日前指出,目前全球很多国家注重将制造业创新作为驱动经济发展转型的核心力量,纷纷把发展先进制造业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希望通过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

  苏波指出,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重振制造业的竞争不仅仅是资本和技术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而在技术工人上尚处于后发位置的中国,在这场竞争中依然任重道远。
  “要让工匠精神渗透到每一个制造业工人和管理者的心灵深处。”谈到人才的培养,詹纯新认为,要通过加强培训、管理、激励及岗位流动机制等手段推动工匠精神的回归,要与社会各界开展互动,促进工匠精神的传播与交流,要进一步提高对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视,让全社会意识到工匠精神的可贵。
  当前,世界经济和全球制造业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大变局。利用这一机会,中国制造业应充分运用“工匠精神”打造卓越产品,从而更进一步,领跑国际市场,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远大目标!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栏目热门
栏目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