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中国公路养护行业两家享有盛誉的上市企业——英达公路再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西安达刚路面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召开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新闻发布会,正式签署全方位战略合作协议,并向全行业发出声音,未来双方将利用各自优势,从研发平台、营销网络、工程施工、资本协作等多领域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搭建全球公路养护“医疗”体系,领航公路养护技术发展,共同为全球筑养路事业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一站式养护解决方案。此举再次提醒人们通过联合、合作和发展模式创新,加快提升技术、市场、管理能力和资本能力,实现市场竞争能力和国际化水平的提升,是目前企业提升竞争力与影响力的一大利器。
随着国内宏观经济转型、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国内工程机械市场持续调整,至今已连续四年处于低位运营状态。在此情况下工程机械企业纷纷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寻求出路,而所谓“独行快,众行远”,联手合作进行资源整合,就成了一个很好的选择。英达与达刚的合作并不是个例,早在2014年8月20日,中联重科、弘毅投资与奇瑞重工共同宣布,中联重科以20.88亿元收购奇瑞重工占总股本60%的18亿股股份,弘毅投资则以6.96亿元取得奇瑞重工6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20%,此次并购标志着中联重科拓展农业机械业务板块的战略正式落地。2015年8月11日,来自美国和欧洲的起重机行业的两大巨头——特雷克斯和科尼,传来了合并的消息。此次整合旨在应对中国及欧洲市场的压力与挑战,合并后的协同效应和产品线的扩大将使两家公司从中受益。这样的例子很多,特别是一些竞争力、影响力小的中小企业,面对工程机械市场需求大幅萎缩、产能过剩、债权危机、保有量过多严重威胁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不断涌现,作为个体在寒风冷雨中的无力与脆弱已日渐凸显,“抱团取暖度寒冬”就更显得必要。
其实,纵观各地市场,不管是徐州、常州、长沙、济宁、柳州、天津六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基地,还是湖北、新疆、安徽正在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抑或是各地纷纷建立的工程机械产业园、工程机械交易中心、工程机械商会等,万变不离其宗的都是为了抱团取暖,共同抗击市场的低迷态势。最终的目的,也就是通过架起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用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建立社会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机械整机和零部件的展示展销平台,形成共同利益的行业整体,从而团结引领工程机械行业企业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抱团发展、合作共赢。
突破常规,整合资源,是国内外工程机械企业在行业低位运行阶段突破发展瓶颈的有效战略方向。对于单个的、与大企业相比竞争力薄弱的中小企业,一旦与发达的区域网络联系起来,其表现出来的竞争能力就成为一种比所有单个企业竞争力简单叠加起来更加具有优势的全新的集群竞争力。随着市场的变化,企业开始意识到,只有相互扶持才能走得更稳、更远。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越来越多的新生企业选址在产业集群基地。如今,在工程机械领域,泉州、济宁、龙岩、厦门等地都在根据地区优势发展产业集群,力求以资源共享为纽带,产业链上下游“抱团”谋发展。
随着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等基础建设将迎来新的蓬勃发展时期,对混凝土机械、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道路机械、工业车辆等工程机械的需求会显著增加。此外,新型城镇化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以及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必将带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提速,拉动对工程机械的整体需求。止跌企稳,进入到良性持续的新发展是行业人士共同的期许。在此愿景下,企业携起打破阻碍发展壁垒,建立“贵在交流、重在合作、创新发展”的新体系,才能真正打造属于工程机械的“强国梦”,而有了大格局,个体发展才能势如破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