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七届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七届四次理事会在北京召开,重型机械协会在会上公布了最新的2017年行业数据。
2017年在稳增长、调结构和“三降一去一补”的大环境下,重型机械市场延续2016年下半年逐渐复苏形势,呈现继续增长态势。全年主营业务收入达1.2万亿元,增速达8.2%;利润率5.1%,同比增长0.2个百分点;全行业进出口总额218.58亿美元,同比增长6.1%。
自2012年以来,行业主营收入增速逐渐由高速回归到中低速,2015年行业增速降至最低点为0.6%,2016年回升至1.5%,2107年继续呈增长状态,行业进入了新一轮发展周期的上升阶段,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但是行业洗牌仍在继续,行业企业中生产与停产、复产与转产兼并与分解交织一起,应收账款略有下降但仍居高位。
重创新开发 过去一年硕果累累
2017年重机行业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主创新成果丰硕,部分产品填补了本领域的空白。
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李镜在工作报告中总结了去年行业的成绩。
上海振华重工自主研发制造的世界一流水平的洋山港全自动化集装箱装卸设备;中国一重承制的全球首台“华龙一号”福清5号核反应堆压力容器成功交付用户,标志着中国核电已具备国际三代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在中国名片上又重重的印上一笔;中国二重、大连重工研制的乌东德水电项目首套862MW混流式水轮机上冠通过检验,标志着世界最大的水轮机上冠试制成功;豫飞重工集团自主研发制造的国内首台埋刮板式粮食连续卸船机,打破了该类港口机械一直以来依靠进口的局面;太重集团研制的首台海上5MW风电机组,福清兴化湾试验风场成功并网发电,使我国海上风电功率提高到新的等级,太重产品结构从“黑色”向“蓝色”调整。
C919大飞机、复兴号高速列车和“中国天眼”等,具有国际水平代表国家实力的节点产品相继问世,都刻有“重机造”的痕迹。同时部分企业依托自身优势,借助创新发展的机遇,积极向自动化、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升级,向制造服务业转型。桥门式起重机行业加快产品轻量化、紧凑型提升小车等机构的更新换代,并在创新制造工艺、专业装备迈出坚实的一步;胶带运输机行业积极推行管带机等绿色产品;破磨设备力求适应市场变化,在服务老用户的基础上,开发适应砂石加工的产品;仓储物流装备、城市立体停车设备行业等相继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并创新搬运和存储方式,融合自动化、信息化、新能源车辆阻动技术,派生出新类别的搬运设备;部分利用企业产品优势,研制高特动车等轨道交通车辆传动装置中的轮轴、变速箱、制动器等多种零部件、大型铸锻件产品在新材料和生产工艺上持续开展科枝攻关、争取新领域有新的突破;老产品派生、衍生出新领域缺门产品的工作在扎实开展。
重健康发展 2018年形势向好
李镜认为,2018年行业仍处在新一轮发展周期的上升阶段,市场形势见好。
需求方新动能转换在加快,产能置换活跃,冶金行业升级改造需求凸显,矿山智能开采、资源综合利用、绿色发展的潜在市场逐渐浮出,起重运输中物流仓储机械形势喜人,有利于下半年企业订单的积累。
但是港口火电、建材等行业的散料输送产品订单相对不旺,全年是否回升日前尚需继续观察。因配套件、协作件企业停产、环保不达标等原因,供应链修补还要一段时间,这将使主机如期装配出厂受到很大制约,半成品会出现新的积压,流动资金占压将出现上升;原材料中钢材价格还有所波动,但是不会出现大的飞涨。预计全年行业运行保持稳中有升,增速在6%左右,利润率5%左右。
李镜指出,重机行业在新时代重新定位提出方向,行业企业需冷静分析形势,结合发展规划,趁势而动,努力在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中实现旧动能转化,实现新的增长点,跟上新时代的发展,保证重型机械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重型机械行业高质量的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保证产品质量方面,《重型机械行业“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产品实装调试完成后首次开动率在98%,在提高产品和成套设备的可靠性上积累数据。今后,不仅注重产品的合格率,还要在提高产品可靠性、舒适性方面下些功夫,要把使用者过美好日子的愿望体现到产品上。在生产制造方面,组织厂内的技术力量和创客,通过研发工装、工具、专用设备和增加机器人生产线,实现产品质量生产一致性,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生产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