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2019数字化转型之路研讨会暨数字化企业研习社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围绕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行了全方位的研讨。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日新月异,以数据资源为重要生产要素、以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的数字经济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各行各业如何完成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升级,真正融入数字经济,成为了这个时代的命题。
数字化转型的目的:要解决实际问题
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毛光烈提出,数字化转型要“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科学把握数字化转型的未来走向,让自己不至于迷失方向;“立地”,就是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切实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
毛光烈建议要关注劳动力结构变化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新要求。2018年,我国新就业人数1360多万人,高等院校以上的应届毕业生是820多万人,这说明60%以上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可是大学生一般不愿到一线当工人,这意味着一线工人将越来越缺乏。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必须为有效解决一线工人越来越缺乏的问题作出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李培根认为,数字化转型本身不是目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当服务于企业的转型。比如以前企业是以市场为中心,现在是以客户为中心,数字化转型要服务于这一点。还有,企业要用数字化、智能技术使得数据透明,创新管理模式、实现流程重组。此外,企业的生态也在转型,以前只强调企业之间的协作,而现在的企业生态不仅仅是供应商、客户,还涉及到跨境、跨行业,这些都需要数字化支撑。李培根表示,谈数字化转型一定要谈数字化转型的真谛,不能为数字化而数字化。
在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看来,制造业的痛点难点是提质降本增效,这也是数字化转型最为核心的原动力。无论推工业互联网还是推两化融合,最为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我们既要研究政策性的战略布局,也要解决来自企业的痛点难点问题,根据不同行业的具体发展特征,为企业提供具有可推广性的有效的解决方案。”徐晓兰说。
数字化转型的方法:要换思想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李伯虎表示,制造企业数字化的目标是实现高效、优质、绿色发展,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企业数字化的实施是一项持续演进发展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技术的不断演进,数字化企业的运行模式、技术手段和生态体系也要持续演进发展和创新。他认为,数字化包括了制造全系统、全生命周期的六个要素——人、技术设备、管理、数据、材料、资金六要素;以及人流,管理流,数据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优化。这需要多方跨界融合,需要突出中国特色。
中航工业信息技术中心原首席顾问宁振波认为,把算法,方法,知识经验甚至工人的技能都变成软件和模型,这就是某种意义上的数字化企业。另一个维度,就是从企业的产品研制,产品设计制造过程和管理体系全部转变,从基于模型的定义(MBD)向基于模型的企业(MBE)转变。但即使这样,就是走向智能了吗?
“数字化转型不容易,但它不是一个技术问题。工程师的问题都是好办的,我们缺的是管理思想。企业转型成功与否核心是决策者。决策者不是凭感觉,也不是靠技术,而必须换思想,才能不被困住。”宁振波说。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提出“要从IT时代的思想向智能经济的思想转变。”在过去两年到三年里,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以“互联网+”为中心的,但新的一轮变革,是由智能科技所驱动的“智能+”,或者叫智能经济的变革,这将比此前的变革更全面、更深刻。高红冰指出,“今天的数字化进程中,最重要的是认知的改变,思考方式的改变。”因为过去的思想,或多或少还是IT时代的思想,是用IT信息技术这一封闭的系统所构建的体系,而不是智能经济的思想。
钉钉副总裁白惠源则提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数字化思想”转变。当前各行各业都在探寻数字化转型升级,但“只有积极拥抱数字化思想才能全面融入和进入数字化时代。”据介绍,钉钉作为全球最大的数字化运营平台、数字化企业的操作系统,正在成为数字化管理思想的载体。超过700万的企业组织在钉钉这个巨大的平台入口实现数字化转型和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