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信息是山东省最早复工的企业,2月2日便已复工。智能工厂对这次复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人员很难招聘到位的情况下,我们大量使用自动化设备替代人力,生产效率也大幅提升,对这次整个浪潮的复产复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2月21日,浪潮信息生产部总经理于亮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新冠肺炎疫情当下,这家最早复工的服务器单项冠军企业,一方面快速复工,实现了首批防疫服务器的顺利交付,另一方面努力将智能工厂恢复到正常生产水平,其产能较年前也实现了进一步提高。
更多的“浪潮信息”正在加速复工复产。中国工业报记者从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制造业单项冠军”办公室获悉,截至2月24日,在需要联系的417家四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中,累计反馈企业数量415家,占企业总数比例为99.5%。一直未停工、正常生产的企业占7.9%,已基本复产企业占66.3%,部分复产企业占21.7%,未复产企业占4.1%。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基本复产和一直正常生产的企业占比超过70%,全部恢复正常还需付出巨大努力。”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表示。
七成“单项冠军”企业陆续复工
2月10日,位于骊山脚下的西安临潼工业园区的总装车间,防疫和生产井然有序,工人们正在为国内某化工企业大型压缩机部件总装而忙碌。为防疫物资生产企业提供装备支撑的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鼓”),成为陕西首批有序复工复产的企业。
“按照陕鼓集团复工疫情防控方案,公司给每一位员工都配发了防护口罩,对上班员工的体温、健康状况、接触人员实行日登记措施,并有专人定时对工作区域进行消毒,在这里上班我们防疫安全有保障,大家都在积极为确保合同履约和生产安全有序工作。”陕鼓动力总装车间生产调度员唐正钢介绍。
中国工业报记者从陕鼓获悉,该企业分为临潼、西安等三地办公,并有20多个驻外运营团队。针对复工复产工作,企业已制定了详实的复工疫情防控方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级响应、人员疫情风险排查处置、居家隔离人员关怀、现场疫情防控消毒杀菌、员工就餐疫情防控以及客户来访、连续生产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都有详实的防控保障措施和要求。在陕西省西安市区各级政府的支持下,陕鼓员工已陆续返岗,企业生产经营和各项管理科学有序推进。
同一天,另一大鼓风机巨头——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鼓”)也迎来了全面复工。据了解,此次复工,沈鼓每日将有2600名员工正式上岗,1300名员工实行弹性工作。
“要落实集团防疫工作总体部署,切实做好办公室、生产车间等工作区域的卫生防疫工作,保护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要统筹做好复工员工和弹性工作制员工的工作安排,有序恢复生产经营工作,保证企业经济运行平稳。”沈鼓高层叮嘱各单位负责人。
自2月10日起,包括陕鼓和沈鼓在内的全国415家“单项冠军” 企业陆续复工复产。来自中国工经联制造业单项冠军办公室的统计数据显示, 2月13日,已复工或部分复工企业225家,占统计反馈企业比重的88.9%。到了2月19日,已复工或部分复工企业直线上升,达379家,91.3%的单项冠军企业开始复工。
在汽车工业,多家“单项冠军”企业也于2月恢复了生产。
2月10日,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正式进入复工复产阶段。中国一拖大拖公司、中小拖公司、中收公司等主机单位,从2月10日起,每天按计划排产,零部件(总成)单位按照主机装配计划组织生产,排产情况按排定日历装车顺序计划执行。上下游单位根据疫情期间的物资供给情况,适时调整主机(总成)的班产及生产时间。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长春工厂也于2月10日正式恢复生产。据一汽解放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汉杰介绍,为做好复工复产后的疫情防控工作,公司制订了严格措施,要求复工人员一律按照公司指定人行门进出,不得穿行物流门和封闭人行门;进入车间必须佩戴口罩、接受测温;两人距离相隔一米以上;疫情期间分散用餐。受疫情影响,预计一季度产能损失2万余辆,公司计划在二季度调高生产负荷、挽回产能,年度生产计划亦按原预算执行。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潍柴动力”, 2338 .HK,SZ.000338)近期也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发动机板块已经复工,并制定了完备的应对方案。而在刚刚过去的1月,潍柴发动机板块产销9万台,同比增长20%,再创历史同期最好纪录,实现了2020年开门红。
另据中国工业报记者获悉,作为我国石油装备研发制造的骨干企业,地处湖北荆州的中石化四机石油机械有限公司正为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做好准备。“武汉封城至今,4OO多名党员干部深入武汉,荆州,潜江等2O个小区志愿服务。节日加班38OO多人次。”石化机械公司党群工作部主任、公司新闻发言人李兆龙表示,“在做好生产场所消杀、员工安全防护的条件下,经荆州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批准,公司正严密组织干部员工有序复工复产。”
防疫物资短缺等难题凸显
疫情防控仍头等重要。李毅中表示,由于疫情防控、交通管制等原因,人员返回困难。回来后生活保障、交通出行、卫生检疫还有不少难处。防控物资缺乏,口罩、消毒液等有一定缺口。这些都制约了工厂复工。
来自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单项冠军办公室的最新统计显示,不少单项冠军企业目前仍然存在员工返岗、防疫物资短缺、交通物流受阻、生产经营不畅、政府相应较慢等难题。
如何确保员工返岗,是大多数单项冠军企业面临的首要难题。不少单项冠军企业反映,“依据地方政府要求,外地员工无法返岗或需隔离14天,造成企业用工紧张,影响正常生产;外地员工返回工作地后办理入住手续繁琐,部分地区不允许外地员工入住;部分企业外地员工住所分散,隔离期间的日常管理和后勤保障问题突出。”
另据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发布的《疫情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复工复产影响情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月18日,单项冠军企业员工全部到岗和到岗率80%以上的企业总计92家,仅为样本企业总量的28%。而员工到岗率不足50%的企业数量占比高达42%。其中,有21家单项冠军企业员工到岗率不足30%。如水晶光电、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许继电气、卫华集团、北新建材、金风科技、振华重工、长城汽车、大族激光、天津友发钢集团等。部分企业反映,员工返岗需要社区、医院开具的健康证明,但在实际操作中,证明很难开具,导致无法复工。
疫情期间出勤员工相应工资及防护投入增加,正导致企业运营成本不断攀升。
“企业员工上班期间所使用的防护用具不足,对企业防控疫情造成潜在风险;员工通勤易造成感染风险,希望政府与交通部门协调更好安排通勤上班人员在路上的防护措施。”有企业建议。
统计显示,由于多数企业没来得及储备防护物资,导致口罩、消毒液、手套、测温仪、防护眼镜、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短缺严重。加之各地企业陆续复工复产,防疫物资消耗量越来越大,造成现有防护物资进一步缺乏。
“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防疫物资都优先发往疫区和医院,大部分企业没有批量购买的渠道;多地实行交通管制,购买的防疫物资运输受限;因缺乏统一调配机制,部分企业在购买防疫物资时存在囤货现象,进一步导致相关物资销售紧张。”在防疫物资购买问题上,不少企业无奈表示。
“企业焊接工作量很大,防尘口罩需求量大,但由于口罩由政府统一管控,生产用的防尘口罩采购困难,企业生产车间焊接专用防护防尘口罩紧缺。”北方重汽反映。
调查报告显示,防疫物资匮乏正成为制约单项冠军企业复工复产的重要因素。单项冠军企业对口罩、消毒液、手套、测温仪、防护眼镜、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短缺严重。占比71.3%、42.8%的企业对口罩、测温仪表达了强烈需求。截至目前,327家单项冠军企业口罩仍存在1750万只缺口,消毒液、测温仪、防护服、防护眼镜缺口分别达到10万瓶、9719个、52831件、83261副。
此外,在防疫物资生产问题上,由于部分生产防疫物资的企业复工率不高,生产能力受限,导致相关产品产量下降。加之一些企业紧急上马防疫物资生产线,对防疫物资的生产标准等情况并不熟悉,物资卫生水平不达标、生产不规范等问题也较为凸显。
交通物流的不畅,也在影响企业生产资料与产品的流通。一些单项冠军企业反映,由于地方实施交通管制,一方面使得生产材料不足,影响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产品积压在仓库,无法及时运赴目的地,影响着企业销售,资金难以回流,使企业资金链进一步紧张。
“物流运输要积极协调协作。企业反映尤其是跨省长途运输原材料、产品更困难,需要建立联运机制,确保物流畅通。”李毅中建议。
值得关注的是,在单项冠军企业复工复产时间上,不少地方政府扮演着重要角色。
“地方政府就企业反映的问题响应较慢。例如向当地政府申请税收返还政策及社保减免、员工招聘、交通物流等方面的援助,得不到及时反馈。”不少单项冠军企业坦言,“企业需上报复工申请至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考察审核确定复工率。由于政府确定的复工率偏向保守,因此影响了部分企业的正常生产。”
可喜的是,新冠肺炎疫情下,部分地区(如浙江)采取专机、专列等形式接回外地务工人员,正有效解决企业返岗员工较少的问题。“应借鉴专车、专列、专机的做法,为人员返岗提供交通便利。返岗后,地方政府应千方百计提供保障防疫所需要的物资。”李毅中建议。
供应链不畅掣肘生产交付
供应链、产业链环节的不顺畅,正在制约单项冠军企业的生产交付能力。
调查报告显示,87.8%的企业反馈由于产地与市场分离,以及区域交通管制,导致物资运输成本上升。55.3%的企业反馈,存在原料(零部件)供应中断的风险。39.4%的企业面临可选供应商持续减少。29.1%的企业面临下游需求不足,导致产品库存持续增加。
国星生化无奈表示,“相关配套企业存在未复工或产能不足的情况,造成原辅材料采购困难,持续性开车所需的原辅材料库存得不到保障。”
秦川机床、金沂蒙集团、金龙精密铜管集团等企业亦反映,非防疫物资运输管制,导致大部分子公司的原材料(构件)供应紧张、产品无法按照订单按时发出。
掣肘交通物流的因素,振华重工许多订单尚难开启,“风电产业链比较长,从上游供应链、金风各总装厂、现场施工方到客户遍布全国各地,国内绝大多数省市目前处于无法全面开启运输状态,大件运输手续办理系统已暂时关闭,目前仍未收到何时恢复正常的通知,企业所有在途货物已退回至始发站等待。”
“疫情期间众多空域封闭,无人机产品无法进行外场测试,新产品开发进度停滞。”占据全球消费级无人机70%市场份额的独角兽生产商深圳大疆科技坦言。
值得关注的是,企业生产交付能力受阻的同时,其国际贸易影响也较为严重。由于多数单项冠军企业主要为对外贸易出口企业,72.5%企业面临对外贸易产品延期复工导致订单延迟交付,存在履约风险。
调查报告显示,49.5%的企业反映,国内港口疫情期间作业效率低,物流仓储周转受阻,外国港口严控中国船只,造成停泊时间周期延长,检疫通关流程极其复杂,导致无法交货。48.62%的企业存在国际市场推广、合作交流严重受阻,无法正常进行。29.4%的企业存在全球原材料(零部件)供应链受阻,复工复产风险加大。
“公司外贸出口形势更是雪上加霜,面临延期复工导致订单延迟交付导致的履约风险、物流仓储周转受阻、国外订单取消风险加大、国际市场推广与合作交流严重受阻,无法正常进行等多重风险。”泰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反映。
福达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亦反映,由于温州地区与外地复工时间相差8-13天,企业外地客户业务份额约占65%,复工时间延迟导致节前已接订单合同延期交付,目前已收到国内国外共计16家客户订单延期风险提醒。
“海外项目施工人员无法按计划出行或参与项目实施,对项目工作影响较大。企业相关项目管理人员及工程师无法及时赶赴国外现场参与交机工作,影响卸船、调试、试车等工作正常开展。因物流、供应商延迟复工等因素影响物资采购国产配套件方面,油缸、减速器、电缆等交货期受疫情影响有所延后,多个海外项目会受到一定影响。”振华重工反映。
北方重汽也担心,由于企业产品制造所用零部件是全球采购,物流中断对配套件到货或产生较大影响,特别是国外进口件到货情况影响更大,进而影响到产品的成套率。
新冠肺炎疫情下,企业停工、延迟开工,以及供应链受阻等问题,为企业各类货物和服务贸易合同履约带来了巨大挑战。不少单项冠军企业面临履约风险,存在取消订单或解除合同、采购延迟交付风险、国内采购延迟交付风险、项目人员无法派回项目所在地,影响工期等问题。
“企业受利辛县人民政府指定生产应急防护口罩,大部分人力全部投入到口罩生产,导致公司外贸订单可能延期,可能存在合同违约风险。”利辛县富亚纱网有限公司表示。
预计一季度营收将可能大幅下滑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不少单项冠军企业利润严重受损,一季度营业收入或大幅下滑。
调查报告显示,样本企业对一季度营收情况持悲观态度,327家单项冠军企业中仅有11家预计同比上升30%以上,10家企业预计同比上升10%-30%,9家企业预计没有影响,三者合计占比不足样本量的10%。39%的企业预计一季度同比下降10%-30%,更有中车齐车公司、立达信、中色奥博特、重庆昌元化工集团、盛瑞传动等10家企业预计营业收入同比下滑幅度高达50%。
部分企业资金压力较大。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当前92.4%的单项冠军企业流动资金紧张,24.1%的单项冠军企业账面现金流支持企业运转不足2个月。
部分企业无法开工,面临巨大资金压力,政府补贴多为事后到账,无法缓解当前的困难,企业维持当前的局面异常艰巨。
其中,蚌埠中建材信息显示材料有限公司、常州强力先端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共享铸钢有限公司、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徐州徐工筑路机械有限公司、重庆昌元化工集团等7家企业现金流严重吃紧,账面现金流不足支撑15天;江苏阳光、太原重工、武汉锐科、山河智能、国星生物等30家企业账面现金仅能维持1个月左右。与此同时,东睦新材、马应龙、三峡制药、华峰新材、天奇股份、碧水源等30家企业亦面临抽贷断贷风险。
在资金压力上,不少企业还在面临现有资金不足的难题。一方面,员工成本、生产材料成本、厂房租金购入防疫物资等需要支付大量资金;另一方面,销售不畅、融资渠道较少、资金回流缓慢,降低了企业收入,从而导致企业经营成本上升,资金周转紧张。
“目前企业无法开工,面临巨大资金压力,政府补贴多为事后到账,无法缓解当前的困难,企业维持当前的局面非常艰难;目前政府在税收方面的政策支持较少,建议增加延后税款缴纳时间、减免税额等政策。”有企业呼吁。
谈及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经营带来的影响,一些单项冠军企业表示,由于第一季度成本较高,利润严重受影响,将对全年经营产生影响,希望政府能给予有针对性支持或补贴政策。
“建议政府精准施策,以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单项冠军企业给予延期还贷、展期续贷、降低利率和减免利息支持,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以及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提供财政贴息支持。针对复工企业在贷款、续贷、授信、承兑、信用证、保函、保理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大对企业资金支持、降低融资成本。同时,简化授信评级和融资等手续,提高业务办理速度。”调查报告建议。
“与此同时,还要强化对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的定点支持。对复工、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在相关税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包括房产税与土地税、增值税、社保相关费用及住房公积金企业负担部分、个人所得税等,并考虑由于疫情导致的企业亏损结转等,降低企业疫期经营成本,减少资金需求。”
多举措推动复工复产
七成单项冠军企业复工的同时,仍有部分企业尚未复工复产。
交通物流管制、防疫物资匮乏、非疫区运输线路被封停,部分员工由于长期不上班已另谋出路等难题,困扰着迟迟未开工的单项冠军企业们。
来自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单项冠军办公室的统计显示,在尚未复工的单项冠军企业名单中,多数企业共同反映了“员工无法到岗”这一企业面临的主要难题。对于尚未复工的企业而言,由于地方疫情管控措施较严,大部分员工无法到岗或正在隔离期内,使得企业无法维持基本运转,所以至今未能复工。
与此同时,由于部分地区政府一直未就复工时间做出明确通知,所以也影响了企业提前安排生产计划,洽谈业务,以及确定员工的返工日期等工作。
对于尚未开工的单项冠军企业而言,经营压力巨大也是其当前面临的主要难题。一些企业担心,客户订单压力大,迟迟不开工将导致客户端断线和被索赔风险。加之政府补贴多为事后到账,无法及时缓解当前的困难。而因企业无法复工,导致前期签订的货物合同无法履约,承担的法律风险也将进一步加大。
“企业无法开工影响收入,建议政府给予税收方面的政策支持,如延后税款缴纳时间、减免税额;建议政府能就停工损失提供补贴,相关损失在税前扣除,以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某单项冠军企业建议。
“防疫物资的调配,国内厂家基本被政府直接管控,没有采购渠道。建议调整防疫物资调配政策,按需、按量给予复工企业调拨口罩等紧缺物资,保障员工防范病毒感染与传播的需求。”调查报告建议。
“与此同时,推动建立绿色通道机制,逐步有序地帮助员工返岗、企业复工复产,逐步恢复经济复苏。建立针对企业履约风险,建立法律救济机制,能有效化解因不可抗力对企业造成的重大损失。此外,还要强化行业协会组织的危机管理能力建设。鼓励支持行业协会,尤其是综合型行业协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建立重点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和研究平台,全面参与防疫期间重点行业复工生产信息监测、沟通协调、产业损害和应急管理研究工作。支持由行业协会牵头建立产业链、供应链跨区域政策联动机制,促使企业尽快复工或部分复工,缓解供应链不畅问题。”
制造业整个链条高度协同,一家企业不复工会造成整个链条无法生产。李毅中建议,应加强上下游产业链协同,主动积极协调利益相关方,着眼整个产业链,打通企业上下游的各个关节和节点,有关部门和协会也要主动作为。
李毅中还提醒企业复工复产要积极稳妥、安全有序、精准安排,防范事故发生,建议相关部门要加强指导服务和必要的监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