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我国以高技术、智能化、柔性化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不断壮大,涌现出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促进了工业体系不断完善、质量加快提升、结构优化升级。
“十三五”期间开工建设的世界在建最大水电工程——白鹤滩水电站工程,这两天正在进行首批投产机组总装及无水调试。水电站首次采用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的单机容量10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在引领世界水电发展征程上实现了新突破。
从横跨金沙江的巨型水电站到问鼎苍穹的“天问一号”;从遨游沧海的“深海一号”到驰骋于华夏大地的“复兴号”高铁;从C919全面进入试验试飞阶段到5G手机芯片投入商用。在苍茫太空、在辽阔大地、在深邃海域,“十三五”期间的一项项重大工程,彰显中国制造的新高度和新水平。
“十三五”期间,我国先进制造业快速增长,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15.1%、33.7%,分别比2015年提高3.3个、1.9个百分点,成为带动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力量。2020年,全年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利润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为17.8%,比2019年提高1.9个百分点,成为利润增长最快的工业行业板块。
“十三五”期间,我国聚焦动力电池、增材制造、信息光电子、集成电路、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重点建设领域,组建了17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初步形成了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核心、100余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为补充的制造业创新网络。
眼下,更多地方立足自身发展优势,布局新兴产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推动制造业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迈进。深圳建设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形成以企业需求为主的创新生态,聚集国际知名企业,嵌入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链。苏州打造纳米“产业生态圈”,形成政府主导、国资推动、市场运作、产业互动的发展新模式。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创新发展高地龙头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