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前后,“碳达峰”、“碳中和”成为众多行业的共通性热词。这两个词最早由习近平总书记于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提出,今年3月又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两个词到底啥意思?通俗来讲,就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30年之前达到最高峰,之后逐渐下降;人类的生产生活释放多少二氧化碳,就要种多少树、利用多少高科技把二氧化碳吸收中和掉。简单点说,就是减少碳排放的意思,最终减到相对为零。
这两个词与我们工程机械行业有什么关系?
要知道,中国是工程机械生产制造大国,当前的工程机械设备保有量超过800万台,而这些设备大部分以传统内燃机作为动力源,可以称为行走的环境污染大户,甚至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要高于数量更多的机动车。
虽然碳达峰今年才被周知,但是距离规定的2030要达到碳达峰时间还是很紧迫的,可以说留给工程机械的时间不多了。
那么“碳达峰”和“碳中和”讲给工程机械行业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呢?
首先,讲到碳的排放,与工程机械最紧密的便是“非道路国四”了。本来,在2020年末,环保部发布了“自2022年12月1日起,所有生产、进口和销售的560kW以下(含560kW)非道路移动机械及其装用的柴油机应符合本标准第四阶段要求。560kW以上非道路移动机械及其装用的柴油机第四阶段实施时间另行公告。"的公告,而北京市拟于2021年12月1日提前实施。
那时的行业还会猜测,实施时间是否有延期的可能。而碳达峰一出,非道路国四不仅不会延期,还既有可能会提前实施!要知道,当前的800多万工程机械设备保有量,能达到国四排放加上能通过改造达到国四排放的数量远低于不符合排放标准的设备,因此排放标准的实施会淘汰市场上相当一部分设备,而这对工程机械销量的增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其次,“碳达峰”和“碳中和”有望会使我国非化石能源的发电量占比持续提升,带来风电、光伏、核电的装机量增长,而这带来的是一项又一项的工程项目,这对于包括工程机械行业尤其是起重机将带来大的发展机遇。
(数据图片来源中信建设证券研究)
从1962年到2019年,煤炭占一次能源的比重从89.2%下滑到57.7%,水能、核能、风能等非化石能源从3.2%提升至15.3%。随着碳达峰的提出,预计2030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有望达到接近一半。
3月初,我们曾推出一篇《风电吊车闲置,超百台吊车寻租,2021年风电吊车市场何去何从?》文章,当时的政策风向,大家对2021年风电市场并不看好。而现在,碳达峰一出,水能、核能、风能又有新的发展机遇,而与之相关的起重机以及其他工程机械设备也会有新的增长点。
此外,对于工程机械行业来说,这是一个掉队就会淘汰的关键时期,毕竟碳排放已经提升到比设备性能还要重要的高度。行业会从内燃机向蓄电池、锂电池最后到氢、可燃冰等燃料电池领域改革。
就算没有碳达峰、碳中和的概念,环保也是大势所驱。2020年10月,工信部发布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535号提案答复的函,其中提到:工信部将联合相关部门发布实施《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工程机械和重卡电动化。这项国家政策发布实施,备受工程机械行业关注。
无论是因为政策还是发展趋势,目前很多主机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都在研究电动工程机械设备并且有了不同的成果,而这也导致了短期内行业驱动将以蓄电池、锂电池为主。
然而,目前的蓄电池设备仍然有很多弊端,虽然电动化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会造成污染,但在之前电池的制造和之后废弃电池的处理上,都会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而且目前蓄电池容量、电动机整体功率存在一定局限性。所以从长期来看设备可能会向以氢能、可燃冰为代表的真正零污染燃料电池发展。
为什么不直接发展氢能、可燃冰等能源呢?因为当前我们的技术水平不足,不仅是中国,世界范围内新燃料电池的技术开发也不是很成熟,所以需要一步步地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