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细胞,小微活、就业旺、经济兴,“十四五”时期,中小微企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将进一步凸显。6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指出,受复杂多变国内外形势影响,我国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如原材料价格上涨、资金紧张、订单不足、回款慢、招工难等,中小微企业持续发展面临较大压力和挑战。
王江平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不断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提供及时的、有针对性的服务。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围绕中小微企业工作有政策、环境、服务三个支柱,构建和夯实中小企业“321”工作体系,在“十四五”期间将基本按照这个体系开展工作。
“3”是政策、环境、服务。“2”是两个突出问题,即融资难问题以及权益保护问题。“1”是要紧盯提升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这一目标。
“目前来看,各方面工作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一是健全政策支撑体系。二是完善发展环境。三是建立高效服务体系。四是提高融资可得性。五是加强权益保护。六是提升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王江平认为。
中小微企业元气尚未完全恢复
王江平指出,2021年以来,受国内外多重复杂因素影响,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预示着产业链向中下游传导。尽管对部分上游企业营利状况有好处,但是对下游企业成本无疑带来很大压力,挤压了企业利润空间。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多数处于产业链中下游,议价能力不强,对于原材料上涨成本压力传导和消化能力比较弱,所以受影响比较大。根据统计数据显示,1-4月份,我国规模以上中小微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比大型企业低2个百分点,而且差距较以前进一步拉大。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不正当竞争局负责人陈志江认为,2021年以来,我国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影响比较大。目前,我国经济恢复还不均衡,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元气尚未完全恢复,消化涨价能力比较弱,抗风险能力也比较差。在上游涨价快、下游提价难“两头挤压”下,经营压力与风险在逐渐加大。
5月26日,国务院第137次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纾困和发展,强调要进一步落实“六稳”“六保”政策,保持必要支持力度。同时,在普惠金融、降低成本、公正监管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加强支持,对于恢复中的中小微企业再帮一把、再送一程,为企业持续恢复元气、增强活力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准备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加强运行监测,稳定市场预期,及时发布运行情况,做好舆情引导。特别是配合有关部门坚决打击囤积居奇、恶意炒作、哄抬价格的行为。二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用市场办法来引导产业链上下游稳定原材料供应和产供销配套协作,协同应对市场价格波动风险。“总体看,中小微企业经营环境正在持续改善,生产经营恢复企稳。”王江平认为。
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认为,2021年以来,我国中小微企业困难比较多,不仅仅是原材料价格上涨,还有订单不足、资金紧张、招工难,而且还有用工成本上升等一些问题,影响中小微企业发展,中小微企业利润和大企业比较比较低。但是,中小微企业自己跟自己比,整体生产经营状况呈现了持续恢复性上涨,可以用“两增一降”说明小微企业效益指标,即收入、利润在增长,亏损面在下降。1-4月,我国规模以上中小微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了32.3%和64.2%,因为2020年疫情影响比较大,两年分别平均增长8.8%和18.1%,亏损面23.9%,比2019、2020年同期分别降低1.9和5.0个百分点,但总体还是在恢复性增长。
梁志峰表示,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还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门槛依然很高,规模越小的企业获得银行资金支持的难度越大,企业续贷需求比较大,无还本续贷政策仍需进一步落实;信用贷款在小微企业融资中发挥积极作用,但动产融资、供应链金融等融资方式占比还比较低。
王江平强调,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国务院负责中小企业促进工作综合管理部门和国务院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单位,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深化“放管服”改革,助企纾困和激发活力并举,细化实化财税、金融、社保等惠企政策,以保促稳、稳中求进。
“中小微企业量大面广,千差万别,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发挥好科技的作用。我国国内很多金融机构都在加大金融科技力度,在扩大信用覆盖面、提高贷款效率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中小微企业的获得感比较强。”梁志峰认为。
引导广大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工作,特别强调要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王江平表示,中小企业是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梯度培育、强化创新、精准服务来引导广大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具体来说:第一,梯度化培育优质企业。到目前为止,已经培育了183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96家单项冠军企业,带动了各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7万家,入库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3万家。
第二,围绕短板弱项提升创新能力。一是提升企业专业化能力,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二是聚焦提升产业链协同性,实施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行动计划,建立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三是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培育一批技术实力雄厚、服务能力优秀的数字化服务商,促进中小企业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实现创新升级。
第三,围绕企业痛点难点开展精准化服务。当前,中小企业面临融资和权益保护两大痛点,所以针对信用建设不够、直接融资不够等问题,延长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政策实施期限,推动建立健全涉企数据信息共享机制,支持金融科技赋能中小企业融资创新,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带动社会资本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投资力度。
王江平表示,“十四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实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提升工程,形成“百十万千”专精特新企业群体,全面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在制造业补短板、锻长板中发挥积极作用。具体来说,要通过“双创”带动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十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千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