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商务室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程机械与液压杂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技术交流

李毅中:努力提升工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

时间:2020-02-03  来源:互联网  

                                                          努力提升工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  李毅中


      
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2019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都明确强调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和会议精神,我就此谈点认识和体会,准备了两个问题,与大家做个交流。

 http://www.cinn.cn/gongjing/202001/W020200118007458924598.jpg

图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摄影记者/杨卓)

 

一、问题导向,抓准四基提升工业基础能力
      
什么是工业基础能力?《中国制造2025》提出:核心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等(简称四基)是工业基础能力。四基是工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石,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四基之间依靠核心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紧密相连,组成工业基础能力。一是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组合形成整机,相关物理单元集成为生产线。二是若干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生物变化等合成了工艺技术路线,只有先进基础工艺才能有先进的技术经济指标。三是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半导体材料、化工原材料等是所有工业制成品的母体。四是产业技术基础包括试验实验设施、质量检测认证、计量标准核检传递、节能环保安全技术保障以及各类技术信息服务平台都是工业创新发展的必要手段和支撑。四基不强,集中表现在一些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导致一些行业技术装备落后;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和关键材料自给率只有三分之一,大量依赖进口;产业技术基础支撑实力薄弱。四基不强难以实现精准制造、智能制造,难以提升工业供给能力和水平。尤其我国行业、地区、企业情况各异,水平参差不齐,从工业1.04.0都有,相当多的企业还不到智能化的阶段,要补欠账、强基础。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也要扎实提高四基水平。近几年业界开展工业强基工程,下列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第一,分行业查找四基问题,制定并实施一揽子突破项目方案。已发布的《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中列出了十大先进制造重点领域一揽子突破行动的项目明细。合计有核心零部件及元器件80种、关键基础材料20种、先进基础工艺30项。其他行业也要列出明细,逐一落实。一揽子不是事无巨细,而是抓住行业的重点、难点、痛点,对四基统盘研究、多措并举,提升行业能力和水平。如高档数控机床要抓住数控系统和机床的主轴、丝杠、导轨、轴承等传动系统,如机器人要抓住伺服电机、减速器、传感器等执行系统一揽子解决。
      
第二,以跨行业通用重点产品为龙头,开展一条龙的协同攻关。确定通用重点产品和工艺,从研发、设计、制造到应用全过程,从材料、工艺、加工到装配各环节组织产业链协同攻关。如用于各类机床设备的控制器,用在各类生产线上的控制系统,包括控制方案软件和仪表仪器执行机构等硬件,有许多共同点。在上述《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中就列出了十六项一条龙应用计划,其中就包括传感器、控制器、控制系统三项。又如高铁动车组轴承与地铁城轨车辆轴承有相近的应用场景,可组织冶金、机加工与铁路、地铁部门协同攻关,彻底解决这一痛点
      
第三,产学研用相结合,组织核心关键和共性技术攻关并转化为行业的专用工程技术,注入四基产学研后加一个字,一个含义是动词应用,研发的目的全在于用,只有用才进入市场,只有用才能不断改进完善。另一个含义是名词,用户要自始至终参与,为研发研制提供实践经验,提出使用要求和改进建议,众创”“众包可缩短时间,提高效率。用户参与有助于成果的转化、产业化。四基技术含量高,需要新技术的持续提升。企业要搞好应用性技术集成和生产营销技术难题攻关,还要积极参与和支持国家重大专项和行业共性技术攻关,把相关研发成果转化为企业的专业实用技术。
      
第四,大力开展创建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行动。德国、日本的经验以及我国工业界的探索实践,都证明是提升四基的有效措施。从2016年开始,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产品已向社会发布了四批,累计514家,为行业树立了标杆。他们的共同点是:一是专注执着。长期专注核心产品、坚守主业、潜心研制、追求卓越。二是创新驱动。这些单项冠军企业平均拥有有效专利404项。其中2019年的第四批中有14卡脖子的关键材料、关键零部件和元器件取得突破。三是质量为先。精准制造、智能制造,产品和服务的先进性、可靠性、稳定性、环保适应性和寿命周期行业领先、国际领先。四是扩展市场。主营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排序前三位。如果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达到单项冠军水准,我国制造业水平就会大幅提升。
      
第五,打造各类专业化社会服务平台。工信部已出台《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管理办法》,支持各类专业、各种所有制的平台为社会服务。属试验检测认证的,应具有资质、授权;属技术管理咨询服务的,应市场化运作。近几年信息服务平台应运而生,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提供解决方案和应用场景,推动了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实体行业的跨界融合。
以上四基工程,主要是着眼于技术和装备等的层面提出的。提升工业基础能力还要从基础工作、基层建设、人员基本素质等管理的层面努力,某种意义上显得更为必要。当然这是另一个范畴的问题,需要另外专门研讨。


二、加强产业链建设,提升产业链能力和水平
      2018
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即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国民经济循环。2019年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我们不仅要着眼于企业,而且要扩展到由一系列企业组成的产业链。如果企业搞好了,行业搞好了,国民经济就有更好的发展。
      
什么是产业链?一是从产品生成的全过程看,从研发、设计、采购、加工、营销到产品的使用、报废、回收的全过程,包含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其中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贯穿始终。二是在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中,有不同的行为主体。例如,发明人、设计者、投资人、合伙人、承建方,生产过程中的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以及下一道工序的顾客或最终消费者,组成了利益相关方,产生了价值的积累和分配,伴生着不同主体的协作与配合。三是从国际视野看,我国制造业产业链已延伸扩展到全球,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合理流动。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科技、资本资金和人才的流动,激发出新的生产力。
      
我国工业领域产业链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不少行业技术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仍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一些行业由于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而存在风险,近几年一些企业的无序外迁也会影响产业的稳定安全。提升产业链现代化能力和水平需要不断实践、积累。当前来说,有几件事情显得更为迫切。
      
第一,要实践三个变革,提高产业链供给能力和水平。实现质量、效率、动力变革,以质量为先。产品低端过剩、高端不足,难以满足人们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在世界财富500强中,按销售收入排,我们有129家,超过了美国;但是在品牌500强中,我们只有38个,排行第五,虽然也有进步,但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制造国很不相称。提升产业链供给能力和水平就要抓住质量和品牌,质量品牌上去了,增加值也提高了。
      
要大力提升工业效率。我国工业增加值率约为22%~23%,发达国家是35%~40%2018年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是6.49%,美国近几年约为8.5%。我国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约为19.5万元,是美国的19.2%、德国的27.8%。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估算约为0.95吨标煤,是发达国家的2倍。万名制造业员工拥有机器人近60台,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但与美德日韩300台以上的水平相去甚远。以上的指标都是产业链乃至国家工业效率的反映。效率变革要逐项分析,找到矛盾并寻求变革的目标途径。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加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使之焕发生机。目前高技术产业只占工业增加值14.1%,这两个方面要同时发力,形成现代产业体系。要实现产业集聚和提升,就要发展产业园区,建立产业集群,这不是一个企业,而是一个产业链。发展数字经济,跨界融合不仅是企业和企业之间,更是行业和行业之间,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推进产业链数字化转型。
      
第二,加强自主创新,提高产业链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能力和水平。近年来,美国挑起的贸易摩擦,已经扩展到科技、人才、金融等领域,不断对我国封锁打压。如果不能尽快在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就很难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事实说明,必须坚持自主创新,包括加强基础研发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还要特别注重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通过创新实现产业链自主、安全、可控,提升现代科技水平,要分国家、行业、企业三个层面组织创新攻关。国家要抓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先导性、战略性的重大科技专项。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大中型骨干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要有自己的研发中心和技术团队;中小微企业要专精特新,要自己努力,也要依靠产业链协作,依靠社会公共服务平台。
      
我这里着重说说行业层面。随着行政体制改革,原行业研究院、设计院已经公司化走向市场,行业共性技术研发攻关被弱化了。这个层次的技术多属应用型、专业性强,国家鞭长莫及、难以覆盖,企业实力有限难以全部承担。如电动汽车的技术难点是动力电池,各自为战,久攻不克。工信部组织相关科研、生产单位,由有色研究院牵头于2016年组建了国家汽车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取得了进展。据悉,目前已组建了11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2020年要达到15个,2025年达到40个。行业共性技术攻关落实了,产业链的科技水平就会得到提升。
     
 第三,各行各业都要积极主动参加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污染防治是三大攻坚战之一,工业领域是重要战场。所有行业都要积极投入到污染防治攻坚战中,要由企业行为扩展为行业行为,由企业绿色转型推进产业链转型,进而推动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污染防治要抓源头,抓住能源消耗的龙头,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能源四个革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不仅要在生产过程中节能降耗、减排治污,而且生产的产品,无论是生活资料还是生产资料,在储运、销售到消费环节,直到产品报废回收,全生命周期都应是绿色低碳安全的。这就要靠全产业链的努力,哪怕只有一个环节松懈了,污染防治攻坚战也难以获得全胜。这就要求企业和行业都要增加环境投入,严格执行环保法,接受国家和社会的监督检查,努力做到近零排放、保护生态。当然,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防止简单粗暴一刀切。
     
 第四,发挥产业联盟和协会、商会作用,促进产业链各类企业协调发展。一个行业应该形成若干个产业联盟,由大型骨干企业领军带动,支持中小微企业共同发展,强化产业链功能。一般来讲,大企业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条件好,实力强,大都先行一步,成为行业典范,把自己的经验向行业推广,进一步发展成信息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服务。比如航天科工的航天云网、三一重工的树根互联,还有海尔家电的COSMO平台、红领服装的魔幻工厂等。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企业的共同呼声是要抱团出海,防止无序竞争。
      
在国民经济的运行中,国家负责宏观调控,企业是微观经济基础,中观层面即行业管理和产业链建设相对较弱。政府机构改革职能转变,行业管理主要抓规划、政策和标准。行业协会商会在产业链建设中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一是作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接受政府的购买服务、委托服务,政府相应把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职能交给市场;二是发挥协会商会行业自律功能,维护产业链的健康成长,十九届四中全会把此定位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三是作为社会组织协商,开展企业、行业间的交流互动,反映行业企业的合理诉求,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栏目热门
栏目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