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商务室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程机械与液压杂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企业动态

中联重科詹纯新:打造工程机械的“航空母舰”

时间:2013-07-22  来源:人民政协网  

不久前在国内上映的好莱坞大片《钢铁侠3》让观众见识了钢铁侠英勇神猛的同时,也认识了我国机械行业的大鳄——中联重科。作为《钢铁侠3》全球唯一重工企业合作伙伴,中联重科的发展之路和影片中的钢铁侠多少有些相似:有着深厚的科研背景,但却在改革的大潮中一度迷失方向,在经过几番阵痛之后又获得新生,并逐渐成长为中国乃至世界工程机械行业的大鳄。
  十多年前,市场经济下的机械综合型科研机构如何转型为科研企业?又如何改变在我国机械工业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日前,记者采访了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听他讲述中联重科的创新历程。
  从研究院到科技企业
  说起中联重科,不得不说的是中联重科的“母体”——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
  “建机院”成立于1956年,原隶属建设部,是全国最大的建设机械综合型科研机构。与中国大多数科研机构一样,建机院尽管技术力量较为雄厚,但由于科研和生产的脱节,大量科技成果不能及时和有效地转化,发展一度举步维艰。
  “新技术的产生并不等于新产业的形成,真正决定自主创新价值和产业竞争力的,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数量、质量和速度。而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这在科技成果扎堆的高校、科研院所仍然显得尤为突出。”作为专家,时任建机院副院长的詹纯新找准了当时的问题所在。
  1992年,詹纯新带领长沙建机院7名员工借款50万元,创立了中联公司,开始“科技产业化”的尝试。第二年,我国第一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混凝土输送泵就在中联诞生,当年创产值400万元,实现利税230万元。此后中联公司更是一年一个台阶。1996年,完成产值1.2亿元,实现利税4200万元。
  公司发展了,对科研的投入也加大了。科技人员走出了仅靠卖图纸赚小钱的窘境,开始全力投入对高新技术水平课题的研究。很快地,一大批技术先进、适应市场需要的科研成果源源问世。建机院走上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这就是科技产业化的魅力所在,技术一旦与市场结合、与资本结合,改变的不仅仅是技术本身的命运,也是科技人员的命运、一个企业的命运,甚至是一个国家的命运。”詹纯新说。
  1996年,中联高层决策者提出了“科技产业化,产业科技化”的整体思路,“科技产业化”是指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以产生经济效益;“产业科技化”则是指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的工业产业,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最终达到全行业的科技化、集约化发展,研究院也逐步变成了一个科技型企业。
  “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自主创新的路径会有不同的选择。中联重科走过的是一条‘科技产业化、产业科技化、企业国际化’的道路。当回过头来看这条路时,其所承载的使命,并不仅仅在于把技术转化成了现实的生产力,做大了一个企业,更重要的是把一个国家级的研究院带入了市场,引领行业技术进步的作用得以继续发挥。”詹纯新说。
  从模仿到创新
  日前,全球首创新型环保产品——再生水洗扫车在中联重科实现量产,并开始大范围投放市场。这种再生水洗扫车,通过内置污水再生利用系统,减少用水量,每台车每年比传统洗扫车可节水1.5万吨。因其卓越的性能、过硬的质量再生水洗扫车一投放市场便大受欢迎。
  事实上,这台再生水洗扫车只是近年来中联重科众多创新产品中的一员。
  “关键技术是模仿不来、买不来的。”詹纯新说,“与其追求‘洋’模‘洋’样来吸引眼球,不如沉下心来搞好自主创新。”为此,中联重科设立了总部研究院和事业部研究所,开始系统研究工程机械的基础原理、源头机理、共性和特性技术。
  2010年3月22日,由中联重科自主创新、自主研发制造的全球最大水平臂上回转自升塔式起重机,在武汉与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铁大桥局”)正式签约。该塔机的开发,标志着我国工程用超大吨位塔机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彻底被改写。
  据詹纯新介绍,十多年来,中联重科始终注重技术的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相继研发了一大批我国施工领域急需而又领先世界水平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专用装备,使企业产品从单一的混凝土输送泵,发展到全系列混凝土机械、工程起重机械、城市环卫机械、建筑起重机械等13大类、62大系列,成为全球工程机械行业产品系列最全的企业。目前,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国际市场占有率第一,环卫机械、塔式起重机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汽车起重机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二。
  创新不仅为企业自身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也为所属行业和区域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带动作用。在中联重科的带动下,长沙这个工业基础原本并不雄厚的中部城市,先后涌现出三家工程机械上市公司、27家工程机械规模企业,产生了令人惊异的带动效应。长沙有望成为“中国工程机械之都”。
  “自主创新不是一个企业的一枝独秀,而是企业群体的创新和共享。科技成果不转化,实现不了价值;转化以后不推广,则不能带动全行业的竞相发展和螺旋上升。这也正好印证了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创新一经出现,必然引起广泛的模仿,模仿引发创新的浪潮,推动经济走向繁荣和高涨。”詹纯新表示。

从受制于人到掌握话语权
  在外人看来,中联重科多年来走过的路已足够辉煌,但詹纯新对此并不满足。“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带来科技竞争的全球化,‘国内第一’早已显得苍白无力。全球视野下的自主创新,其最终目的在于,支撑起国家创新体系,为国家创新战略占领更多的制高点。”詹纯新说。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之下,工程机械行业专业化发展、国际化经营的趋势日益明显,国际工程机械巨头正加速抢占中国市场。在着眼于构筑和提升民族工程机械产业科技化平台的过程中,中联重科不断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实现着产业科技化的理想。
  据了解,进入21世纪,中联重科以系列并购成为国内工程机械三大巨头之一。2008年起,中联重科更是相继并购了陕西新黄工、湖南车桥厂、华泰重工、意大利CIFA、信诚液压等五家公司。而其中海外收购意大利CIFA尤其令人关注,此举使中联重科一举成为全球混凝土机械最大制造基地。
  “自1993年试制我国第一代混凝土输送泵以来,中联重科就瞄准国际同行业的最新科技成果。”谈及2008年中联重科对意大利CIFA的收购,詹纯新告诉记者,这代表了全球最高水准的技术迅速为中联重科吸纳,混凝土机械全球第一的领导地位第一次被中国企业占据。
  其实,在海外收购的背后还有这詹纯新更大的“野心”:“自主创新的全球视野,决定了我们企业的使命不是对国际标准的仰望,而是要把中国的标准变成世界的标准。但国际标准的制订权往往集中于技术金字塔的顶端,如果不能进入这个‘俱乐部’,失去的是国际市场准入的话语权。”
  2012年5月21日,经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管理局(ISO/TMB)批准,国际标准化组织/起重机技术委员会秘书处(ISO/TC96)由工业革命发源地英国迁往中国,落户中联重科。业内专家表示,“这是一根代表行业地位和话语权的权杖,是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对于中联重科作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企业的接纳与信任。”
  按詹纯新的规划,3至5年内,中联重科将把创新向更多相似领域延伸,在做好现有龙头产品的同时,将对重型卡车和农业机械等行业进行战略布局,形成工程机械、环境产业、农业机械、重型卡车、金融服务五大板块齐头并进的格局。
  “我希望把中联打造成一个国际化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打造一艘引领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航空母舰’,更希望看到中国工程机械企业集体登上世界竞争的舞台,在世界工程机械产业中拥有话语权。”詹纯新表示。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栏目热门
栏目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