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近日发布的《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6)》显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领域从过去的能源、资源类投资逐渐转向包括高新技术、服务贸易在内的多元化领域。从2015年的投资行业分布来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制造业占比48%,接近总投资额的一半。作为中国制造业的领军人物,徐工集团的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民先生近日凤凰网对话王民,以徐工集团的实践经验阐述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开拓的优势和短板、机遇和挑战,应当如何规避风险,以所理想的投融资环境等。作为中国工程机械领域的领先企业,徐工在国际市场开拓的成就和经验,请看王民的切身体会。
凤凰网:在成功竞选美国总统后,特朗普表示,他将要实施美国前总统里根主政时代以来最大幅度的税制改革。通过减税和放松管制,将本土企业留在国内,吸引跨国企业回国。很多人猜测特朗普上台后可能会导致美国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如果真是那样,中国未来面临的世界经济环境会更加复杂,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竞争环境也会更加复杂,甚至遇到经济领域的对抗也可能越来越多。徐工作为执行一带一路倡议比较典型的企业,与很多开拓性的经验。基于徐工的经验,您认为中国企业将来做出去,它的环境会发生哪些主要变化?面对这些变化,中国企业继续走出去,需要规避哪些风险?
王民:徐工一直特别重视海外市场,关注国际领先企业的动向。我最近用了20天的时间考察了南美和非洲的市场,见到我们中国央企的施工队伍在海外大量地施工。但徐工目前的海外收入在公司业绩中的占比只有40%多,我认为应该达到50%以上甚至更多。但我们也看到国际领先企业的国际化经验非常丰富,所以我们要更加积极努力地去开拓国际市场,因为中国企业要想成为世界级企业,不能局限于国内市场,不能是你自己光在家里说,得让全球用户知道你的品牌,了解你的品牌,喜欢你的品牌。
现在中国人到国外去,外国人觉得你了不起,因为全世界都知道你的国家发展起来了,世界也能够分享你的发展。因此,你很受尊重,这是因为你的国家很受尊重。中国企业因此很受益,能够更好地参与世界经济的发展,反哺过来,使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在国际上更受尊重。这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
国际市场对徐工来讲特别重要,所以我每年都要花很多时间深入到一些国际市场。我很高兴地看到中国央企在海外承建了很多的项目,他们现在开始越来越多地选用我们的产品,因为我们还在全世界共建了200多个服务维修网点,能给为他们提供贴身的服务。这一对徐工很重要,对中国企业走出去也很重要。所以,我对未来的国际市场充满信心。
现在国际上的贸易保护主义已经有所抬头,未来可能还会更严重。但我认为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因为大家都能从中受益。但我们作为企业来讲,必须适应这种竞争。比如说过去简单的卖产品、卖服务肯定就不行了。许多国家需要你的产品,但他们又要发展本国的产业,需要你给他们输出技术、搞些培训,搞些装备,甚至搞一些制造工厂。这样的话,我们就要根据自己的国际市场布局,根据全球各个国家对徐工的要求,会把一些装配工厂放在当地,既保证了产品质量,又规避了它的贸易壁垒。这个很重要,企业要适应变化,但一定要按照我们自己的国际市场布局来,而不是说这个(国家)今天要一个这样的,那个(国家)明天要一个那样的,这样的话,全世界200多个网点的布局是不可能完成并持久的。
他要搞贸易保护,你还想进入这个市场,怎么办?所以作为企业来讲,我们改变不了什么,那就只有适应这个竞争要求。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坚持认为,一定要把徐工打造成有美誉度的世界级品牌,让客户无论走到哪里都要买徐工的,即使贵一点也要买,那你就成了。因为你的产品就是好用,价格适中,服务又特别好。这一点,目前我不是很担心。
当然,我觉得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金融体系不够开放。很多国家想干事儿却没有钱;而我们挣了钱却寄不回来,因为外汇管制。这是一个大问题,我觉得将来需要好好解决。我们不能老是拿它的物资回来,得把挣来的美金往国家汇,增加中国的外汇储备。同时,我们还要给客户提供一个融资的平台。一些欧美跨国公司有自己的银行(可为客户提供融资服务)。我们国家应该多搞一些金融机构,搞一些联合的平台,让企业去做,这样能够支持企业更好地走出去,更好地服务全球客户。
凤凰网:您的观点,首先企业还是要用自身的实力说话,自己主动适应环境变通创新。其次也谈到中国企业走出去,还需要一个良好的投融资环境。那么您对于国际投融资环境有何预期?
王民: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搞内贷、外贷,但银行有银行的(运营)规则,有时候也比较谨慎。实际上,我认为银行应该和企业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战略合作,或者几家银行组成银团,组织各路资本一起来搞。但这只是我设想的预期,因为一些银行的效率依然很低,尤其是评估风险的效率。而有一些国家投融资的相关法律、机构等公共体系还不完备,使我们企业难以适应。
凤凰网:徐工的金标准主要体现的是两个方面,即“科技领先”和“用不毁”。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科技领先”必然产生产品不断迭代,而“用不毁”则对可能影响迭代产品的实际需求,二者看似矛盾。不知您怎么看?
王民:比如你喜欢某个品牌的衣服,穿了这件,看到那件更好,于是又买了那一件。“用不毁”就是在强调徐工产品的高可靠性,用户用着放心,能创造价值。
品牌信任度很重要。说句玩笑话,假如你去买机票,售票员说这个飞机可能会出毛病,可能会掉下来,你会买吗?肯定不会,他只肯买安全飞行的航班。
在国际市场,中国货“粗制滥造”、“技术低下”或“价格便宜”的低端形象还没有消除,用户对中国品牌的信任危机依然存在,这是中国品牌做成世界用户喜欢的品牌所必须要过的坎儿。如果过了这道坎儿,不用你多讲,用户都会买,而且用的很舒服,体验非常好。目前大部分中国产品在世界上的主要竞争力就是价格便宜,但如果你的产品技术领先,想便宜都便宜不下来。
“用不毁”是我们打造品牌“金标准”的基础标准,有它自己的标准内涵。过去中国的产品是不好用,现在是“能用”,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但我们提出的“用不毁”,需要非常高的科技含量。
欧美日本等国家的制造业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非常严苛的标准体系。她的一道焊缝标准规定10分钟焊完,你少一分不行,多一分也不行,其中有科学的诀窍,需要我们学习。
徐工提出金标准的自我要求,是我们珠峰登顶过程中很重要的支撑。我们还提出“匠心,为你智造”,希望做装备制造业的人不能浮躁,要踏踏实实把自己的产业做好。同时也要跟上互联网时代的要求,打造互联互通的产品,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与用户更好地链接。
凤凰网:您刚才提到了徐工当前的战略目标是“珠峰登顶”,其实中国经济也面临着登顶。在您看来,当前的国际环境下,中国经济与中国企业、中国企业家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王民:企业强则城市强,城市强则国家强。我认为,现在是和平的年代,建设的年代,不是战争的年代,中国的企业真正强大了,就代表着我们国家的强盛。就像美国一样,它的强盛体现为许多强大的企业。这一点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虽然中国式第二大经济体,但高质量企业的数量还不够。
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企业家的力量。我也希望全社会能够更加关注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放手让中国企业家去创新,让他们去拼打市场,让企业家有更多的创造力。这些也是中国企业家特别需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