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商务室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程机械与液压杂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企业动态

“工业强基”徐工有“硬招”

时间:2019-03-20  来源:徐工液压  

 “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35日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些有温度、有力量的话语随处可见。今年两会期间,“制造业”又成为一大热词被多次提及,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更有多处精准针对制造业提出了明确主张。

 

    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可谓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201712月份习近平总书记来徐工考察调研时曾指出: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要加大投入、加快研发、加快发展,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大国。当下,中国制造业正处于由大变强、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换挡期,在这样一个关键当口,为打破制约中国工业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瓶颈,国家正式提出“工业强基”战略。面对部分关键核心技术缺失、高端产品重要零部件与关键材料对外依存度高等制造“空心化”的窘境,我国工程机械企业界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实践。这其中,徐工液压事业部这家成立于1975年、历经四十余年产业积淀的核心零部件企业,正逐渐打通“研发+智造”的“任督二脉”,献上一张“工业强基”的新名片。

    打赢20万小时“技术领先、用不毁”的“抢滩登陆战”

    “徐工液压有着40多年的历史积淀,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掌握好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产业高端破局,我们不仅要在国内起到引领作用,更要在国际上与竞争对手‘扳扳手腕’,对标学习、不断赶超,为世界贡献一个源自中国的核心零部件品牌!”在2018上海宝马展徐工展区“挖掘机油缸西澳矿区累计运行20万小时”授牌仪式上,当液压事业部总经理陈登民从海外客户手中接过荣誉奖牌时,现场掌声雷动。诚如他所言,对于核心零部件产业,只有深耕研发领域、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实现高端破局。

 

    “轰隆隆——”当挖掘机作业的轰鸣声响起时,澳大利亚皮尔巴拉区的一处工地上也再次进入了热火朝天的状态。在这座临近赤道、炎热干旱、室外温度常年37°以上的矿区里,一台超大吨位挖掘机已经连续进行了10000小时的无故障作业,而其配套的液压缸,则是徐工液压事业部海外出口产品之一。由于挖掘机作业时的工况环境比较恶劣,对关键执行元件液压油缸的使用可靠性要求极高,加之澳大利压作为全球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区域,更是被称为顶级矿山机械设备“逐鹿场”。然而超高的品质门槛并没有难住徐工核心零部件,“中国液压油缸的无故障使用时间,一些国际一线产品也未必能达到,徐工的零部件产品是我们在中国挖掘出的‘红宝石’!”在澳洲矿区一位设备总监的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海外高端市场对徐工液压产品的信任。作为中国液压元件领军企业,徐工液压事业部对挖掘机油缸的研发还要追溯到1994年,面对产业起步时一系列的技术空白,困难是不言而喻的,但二十余年的技术长征,徐工没有退缩,新材料开发应用、关键工艺技术改造、标杆产品对标研究……最终掌握的不仅是大量关键核心技术,更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各项基础技术的进步,使产品力跻身国际一线阵营,打赢了一场“技术领先、用不毁”的“抢滩登陆战”。

 

    “做制造业要保持一根筋精神!”这种独有的精神特质,也许就是徐工得以突破研发瓶颈的答案。基础核心领域的探索,远比想象中更为艰难,不仅是挖掘机液压缸,国内首创的起重机单缸插销油缸,也是源于徐工液压事业部对基础工艺的执着。随着市场对吊装设备吨位逐渐上升的需求,为了让液压缸具备更强的承载能力和更轻的重量,徐工克服了90年代基础工艺技术的匮乏,对标国外先进企业学习工艺原理和方法,不到两年时间就掌握了缸筒“冷拔”的核心工艺,解决了高强度薄壁缸筒的选材难题,生产出适合自身加工设备的冷拔材料,使得大吨位、长行程单缸插销薄壁油缸的自主研制成为一种可能。目前,液压事业部每年可实现自制高精密冷拔钢管20000多吨,主持制定的《液压和气动系统用冷拔或冷轧精密无缝钢管》国家标准也正式发布,不仅为我国冷拔管领域提供了重要技术依据,也为行业的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代表中国自主液压缸顶级研发水平的“千吨级四缸同步联动锁止伸缩液压缸”、盾构机油缸批量出口“一带一路”助力东欧城市建设、铝合金伸缩水管研制填补国内空白……大量的案例成果表明,正是深耕液压元件研发领域所带来的技术工艺积累,使得徐工核心零部件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勾勒一幅“智能工厂”的“未来素描”

    经过风淋室15秒除尘后进入的封闭式恒温车间里,耳中虽然回响着机器的轰鸣,明明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举目四望却看不到多少作业人员,因为这里有着极高的自动化生产水平,一台台精良的加工装备取代了大部分人工,现场的几位工人师傅要么在手电的照射下细细打磨着产品,要么就像医生一般,手持探测仪器仔细为产品“听诊”检测……恍惚之间,感觉他们好像不是在生产工业品,而是在雕琢工艺品一般,这个智能车间就是让徐工液压事业部成为行业唯一同时荣获“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和“工业互联网应用试点示范”两项国家级重磅荣誉的“高端流体控制与执行元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中的一个缩影。

 

    “第四次工业革命”,这个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之际诞生的热词,如今正在全球范围内飞速传播着,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明确提出“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多年来,徐工一直致力于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智能制造发展道路,输出技术领先、用不毁的智能产品,弥补装备制造业基础零部件的短板,“高端流体控制与执行元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就是这场变革中的一次有效尝试。围绕徐工推进智能制造“一硬、一软、一网、一平台”的“四轮驱动”方案,液压事业部从“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层面“破题”,大量应用包括数控、焊接机器人、智能化物流系统等自动化、智能化装备对原有生产制造流程进行改造,并充分利用信息物理融合CPS、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术,推进了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逐步打造出“1+5+1”全流程协同的智能制造新模式。

 

    “我们的‘1+5+1’智能制造模式,是围绕设计、制造到服务的核心业务,首先建立一套中央控制系统,通过数据集成平台,将生产数据、现场实时监控、质量数据、工艺数据、设备数据、能源数据、环保监控、售后服务等10类信息实时展示与分析,各类监控数据能根据要求即时提取,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化、透明化、可控化、科学化管理。同时搭建设计、计划、供应量、制造、销售与服务在内的五个全流程协同平台,以及建立包括数控加工、焊接、电镀、装配、涂装与智能物流在内的一个智能工厂,彼此互联互通,就能实现全流程协同!”在徐工液压智能制造与信息化部部长徐圣港的介绍中,我们不难听出那一份对“徐工智造”未来的兴奋与期许。在高质量发展的大时代,徐工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智能硬件、全流程信息化管控以及联网集成的实际应用,仿佛是一张“智能工厂”的“未来素描”,让未来全生命周期的智能服务和产业链协同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呼之欲出,而打通研发和智造“任督二脉”的徐工液压,也正努力把零部件产业发展成为工程机械占据行业核心技术和差异化竞争制高点的优势板块,以更为蓬勃的核心力量,助推中国装备走在产业竞逐的最前沿!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栏目热门
栏目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