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已由短缺经济转变为过剩经济,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卖方市场主要矛盾是解决有无问题,买方市场主要矛盾是解决好坏问题;卖方市场主要靠扩大规模获取效益,买方市场必须能人所不能才能发展。”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蔡惟慈提醒机械行业,要深刻认识市场环境的变化。从表象看,机械工业近两年的颓势是因为需求不旺,产能过剩,但这仅是表层原因;更深、也更本质的原因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但行业发展未能随之而变化。因此,全行业要发展,必须化被动为主动,必须转变发展模式,下大力气过好转型升级关。按中机联预计,下半年行业不会大起大落,仍将保持平稳运行,温和增长。
A、数据温和向好 行业冷暖不均
从统计数据看:今年1~5月,我国机械工业开局比较平稳。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幅有小幅回升,基本延续了上年四季度以来的温和向好势头。
其中,工业增加值增幅比上年略有增长,1~5月增幅为9.3%,略低于全国工业,可喜的是4、5两个月当月增速已经开始高于全国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幅略有提高,利润增幅比上年明显回升,1~4月同比增长10.07%。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1~4月同比下降0.15个百分点。产品价格指数年初低位趋稳,二季度又现微跌,3月后再现微量下行之势,颇为令人不安,行业供过于求态势明显。外贸出口方面,1~4月进出口总额2031亿美元,同比下降0.31%,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35亿美元。
从各主要分行业走势来看,与消费(尤其是国内消费)关系相对比较密切、产品相对轻小的行业(如农机、轿车、仪表、基础件、石化通用机械等)形势好于与投资关系更为密切、产品更为重、大的那些行业(如工程机械、机床、重型机械、发电设备等)。
其具体表现为:农机、仪器仪表、石化通用机械、基础件、汽车等行业形势相对较好,汽车1~4月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拉动力量;工程机械(1~4月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6%,利润同比下降28%)、文办机械呈现负增长;内燃机与上年相比明显回升;重型机械、电工电器、机床工具行业需求不振,形势仍较低迷。
蔡惟慈表示,由主要服务于投资活动的工程机械、重型机械等行业形势继续低迷可以看出,全社会投资活动仍未回暖。由主要为机械工业自身服务的机床行业继续低迷,则可看出,尽管形势略有回暖,但对机械全行业的景气回升不可估计过高。
B、出口压力增大 固投持续低迷
从前几个月的行业运行特征来看,前四个月运行态势较平稳;在平稳总基调下已见回升;回升中利润升幅快于产销;民营企业回升贡献率最大;回升动力来自于市场倒逼;形势仍很严峻但无需悲观;优胜劣汰已越来越成现实。
具体可以从九个方面的变量来分析。一是从增速变化看,前四个月增速比上年有所回升;4月当月回升略有加快。
二是利润增幅比上年明显提高;4月增幅比1~3月有所提升;利润回升主要依赖汽车行业,中机联预计,今后汽车行业利润未必能继续高增长,但汽车以外的机械行业利润增幅有望温和回升。
三是主营收入利润率比上年下降,说明成本上升、产品价格下降仍是主要矛盾,这将不利于行业的利润增长。
四是由出口交货值增幅持续下行可以预计,今年出口前景将比较严峻。人民币快速升值不利于出口。6月17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已升至6.1598的历史新高,与去年12月31日6.2855的中间价相比,已升值逾2%,大大超过去年1.03%的升幅,今年4月1日至6月17日止的48个交易日中,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累计已创22次新高,汇率持续上扬严重侵蚀了出口企业的利润。对此,尽管中机联对全年出口增幅8%的预测值未做调整,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出口压力依然很大。记者了解到,8%的预测值下半年或将调整为4%~5%。
五是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不但持续大幅回落,而且已低于同期全社会和全部制造业。从数据看,今年前5个月,机械工业固投增速急剧下滑,1~5月完成12862亿元,同比增幅已降至15.11%;增幅不但同比大幅下滑,而且低于同期“全部制造业”(17.8%)和“全社会”(20.4%)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这既说明产能扩张热明显降温,而且也反映了机械企业对未来预期信心不足。
六是财务费用及其中利息支出的增幅明显回落,说明企业融资环境有所好转,这有利于企业控制财务成本。
七是应收账款增幅虽高于同期产销增幅,但已止升趋稳;说明货款回收虽仍困难,但应收账款过快增长的风险正在得到控制。
八是库存增幅、尤其是其中产成品的增幅已降至较低水平,说明“去库存”已取得明显效果,这为今后景气回升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工程机械行业在流动环节的库存还相当大,值得重点关注。
九是重点联系企业订货额略有回升,行业景气略有回升,但由于增长幅度很小,故仍难以支撑产销快速回升。综合分析可以预判,下半年机械工业不可能出现大幅上涨,强劲回升的几率不大,但也不会大幅回落。
C、创新驱动发展 行业亮点频现
尽管今年宏观形势有所回暖,但行业需求形势依然严峻,市场倒逼机制已经发挥作用,行业企业积极应对产生的“正能量”也日渐显现。
从行业表现来看,盲目的产能扩张热明显降温。越来越多的企业摒弃传统的外延发展模式,开始转向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模式。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明显回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趋势。
形势虽然严峻,但研发活动日趋升温。为了应对传统产品需求下滑的挑战,新产品、新工艺研发趋于活跃,靠新产品开拓市场、靠技术进步降低成本正成为企业培育新增长点的普遍选择。其中,典型例子是“上上电缆”。蔡惟慈告诉记者,该企业在恶性竞争明显的行业里,依然承担了AP1000的三代电缆研制,这是美国弃标的一个项目,企业承担了很大压力和风险,最终交出了漂亮答卷,树立了自主高端品牌的形象。
产业集聚在市场倒逼之下开始升级。严峻的市场形势倒逼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提高附加值,促进了专业化分工,并延伸了产业链、催生了新产业的成长,出现了新的增长空间。典型例子是“浙江新昌地区轴承及其专用设备产业链的发展升级”。
研发试验室的建设投入加大。为掌握产品创新的主动权,提高核心竞争力,潍柴、东电、哈电、西电等越来越多的行业排头兵企业大力度投资于研发试验室,致力于打造在同行业中领先的研发试验能力。
D、传统行业企稳 军工板块表现卓越
从上市公司表现来看,2012年机械行业业绩出现下滑,2013年一季度业绩企稳趋势明显,但从多数企业季度报数据来看,行业整体复苏仍待时日。
2013年一季度,机械板块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971.29亿元,同比下滑3.89%;实现利润总额126.19亿元,同比下滑31.03%;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91.14亿元,同比下滑34.31%。经济弱复苏是2013年行业逻辑的主线,东莞证券机械行业分析师认为,判断行业经营状况好转为时尚早。
从重点行业看,在重机行业,中国一重日前发布的一季报显示,今年前3个月,公司营业收入15.1亿元,同比增长3.81%;业绩亏损9357.68万元,主要是受综合毛利率下降影响所致。上年同期,该公司盈利2327万元。二重更是以29亿元的“巨亏”被“批星戴帽”。日前,其股票简称由“二重重装”变更为“*ST二重”。其2012年年报数据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9亿元,亏损额度较2011年增加约19.6倍。此外,同时公布的2013年一季报数据显示,二重重装今年一季度继续亏损3.04亿元。
工程机械行业上升支撑逐渐增强。3月份挖掘机销量为21764台,同比跌幅收窄,环比增长超过季节性特征。行业分析师认为,未来半年影响工程机械股价表现的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增速逐步回升、挖掘机销量增速转正、企业战略重新转向积极都将带动工程机械股价向上。对徐工机械、中联重科、柳工等十家工程机械行业上市公司的主要财务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今年一季度,行业营业收入同比降幅扩大、净利润同比降幅仍在高位、且利润降幅持续高于收入降幅。一方面,产品结构变动、市场竞争加剧、规模效应下降使得毛利率下行压力很大;另一方面,原材料成本下降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正支撑毛利率上升空间。机械行业分析师预计,去年四季度或成为本轮下行周期的销售毛利率低点。
此外,机器人、军工等板块成为行业发展的“新星”,潜力发展无限,被业内重点关注。专家预计,北斗导航正在进入爆发期。北斗天基体系组网完成后,2013年北斗导航产业化应用真正进入起始阶段。按照我国军方——行业——大众市场的启动预测,预计今年军方集采市场将启动。集采市场规模容量将从2012年的1亿~2亿上升到2013年的5亿元以上。北斗导航产业终于走过一二代换装的过渡期,进入二代产业化应用的高速增长期。同时,预计政府将通过中长期发展规划、示范项目、财税支持、研发支持等方式支持北斗导航产业的发展。
E、市场倒逼转型 企业尚需强身健体
从当前的行业发展趋势看,机械工业近两年的颓势是因为需求不旺,产能过剩,但这仅是表层原因;更深、也更本质的原因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但行业发展未能随之而变化。蔡惟慈提醒行业,要深刻认识市场环境的变化,着力由大变强。
具体来看,支撑“十五”和“十一五”高速发展的市场基础,主要是高速工业化时期井喷式爆发的巨大需求。正是过猛的需求造就了特定时期的“短缺”现象。蔡惟慈表示,当年电厂为了早点拿到发电设备,必须带着“赶工费”去慰劳发电设备企业的员工。由于订单太多,机床企业延期一年甚至两年交货;挖掘机企业不得不按能够进口多少关键件来决定生产多少主机。
短缺经济环境培育了典型的“卖方市场”。在“卖方市场”中,市场的主要矛盾是解决“有无”问题,是作为“供方”的机械企业有没有足够大的产品生产和供应能力;而需方则往往是“饥不择食”,无法计较供方的产品质量和性能。
彼时,机械企业当务之急是提高生产效率和批量,主要考虑的是怎样才能获得更大的规模效益。在那种氛围下,外延扩张,不断新建厂房、复制生产和总装线成为业内的普遍选择。这种发展模式已形成巨大惯性,从而埋下了今天困难的种子。
进入“十二五”以后,一方面我国工业化已进入中后期,井喷式的需求形势已向正常化回归;另一方面,在日益尖锐的资源和环境压力约束下,“科学发展观”越来越受到自上到下的认可,由追求“速度、规模”转向“质量、效益”已形成社会共识。
此时,需求总量的增长更加趋于理性;但与此同时,前十年超高速膨胀的产能已到释放期,“供给”能力大大增加。在这“一增一减”之间,“短缺”经济迅速转变为越来越严重的“过剩”经济。过剩经济环境下,必然形成“买方市场”。在“买方市场”下,主导权和话语权由机械企业转入用户之手。用户从自身利益出发,必然在产品性能、质量、价格以及对自身使用的特殊要求能否满足等方面提出日益苛刻的要求。
在“买方市场”下,矛盾的主要方面由解决“有无”转向“好坏”。能否满足用户不断提高、日益多样化的要求,成为衡量“好坏”的惟一标准。也成为设备制造企业能否得到用户认可、最终争得稀缺订单的主要因素。
对此,蔡惟慈强调,今天的机械企业必须研究用户的要求,将工作重点转向着力解决产品的质量、品种;由追求大路货产品的“规模效益”转向追求个性化优质产品的“稀缺性效益”。如果无法使用户相信你的产品比其他企业更优秀,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就只能陷于同质化的恶性价格战之中,忍受利润率不断下滑的煎熬。也就是说,机械企业必须克服外延扩张的惯性,转向创新驱动,转向努力培养提供更新、更优、更方便耐用的产品和“完整的解决方案”的能力。为此,机械企业必须加大研发投入,重视试验条件建设,致力于精益管理,注重信息化,追求产品和生产过程的“绿色化”。
“现在上上下下都在思考破解产能过剩之策。对此,我认为不宜过高估计行政手段的作用,而要多用‘市场无形之手’。”蔡惟慈强调,政府的责任主要是规范市场秩序,创造“优能胜、劣被汰”的公平竞争环境。“只要管好了市场环境,在倒逼机制下,一定会有一批优秀企业脱颖而出,并引领全行业升级。”
F、电工行业领衔 打造机械强国梦
针对当下全国人民共同打造“中国梦”的愿景,蔡惟慈认为,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国梦”,工业化是支撑,机械工业在工业化中责任最大;机械工业必须在“由大变强”上先行一步,这样才能从装备上保障其他行业“由大变强”。
机械工业“由大变强”的主要标志是:能为用户提供一流的产品:拥有一流的企业:拥有一流的产业链,即建立起完整而一流的配套协作体系,能为主机提供一流的特种材料、关键零部件和工艺协作支撑。
而我国机械工业结构现状是:主机产品发展快于基础产品,在主机产品中,以发电和输变电设备为代表的电力装备的发展又明显快于冶金矿山和石油和石化装备。此外,工程机械历史虽短,但发展快于历史更长的农机产品。与主机相比,基础行业发展明显滞后。机床工具、仪器仪表、内燃机、机械基础件等为主机升级所必不可少的基础行业水平与国际强国差距明显。即便在每个小行业内部,发展也不平衡,比如,在发电设备制造业,常规发电设备虽然比较强,但燃气轮机、抽水蓄能发电设备等新能源设备相比之下差距较大。此外,与成套装备相比,绝缘材料、导磁材料、电力电子器件、低压电器等发展严重滞后。
对此,蔡惟慈指出,由于机械工业各主要分行业发展很不平衡,推进行业“由大变强”,不能、也不必统一步调,而必须具体分析,“因业施策”。
例如,电工行业代表性产品发电和输变电设备与“强国”目标比较接近。就常规产品而言,无论是火电还是水电设备,或者交流和直流输变电设备,其单机容量或电压等级以及产品技术水平均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产量更已雄踞榜首。业内代表性企业,如三大动力和西电公司、特变电工等生产厂房、工艺装备,乃至主要的出厂试验装置等“硬件”条件也已进入世界同行先进行列。但其员工素质、质量文化等“软能力”和创新能力、盈利能力等可持续发展能力则差距甚大,绝缘、导磁、耐高温高压等专用优质原材料、关键零部件及工艺协作等上下游产业链,也难以支撑主机不断升级的要求。所以,今后图“强”之道在于加强“软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在于提升上下游产业链的支撑力。此外,还要着力培育燃气轮机、抽水蓄能设备、智能输电等非常规的新能源设备产业。
与电工行业相比,冶金矿山设备、石油钻采和石油化工设备制造业发展稍逊。工程机械行业虽然历史相对较短,但发展迅速,是上市公司最多的行业之一。该行业的代表性产品全路面起重机、液压挖掘机、装载机、叉车、混凝土机械等无论是产品等级、产量、企业生产条件的现代化水平,还是国际化的程度,都已大大缩短了与世界同行的差距,并已引起国际同行的警觉和防范。但突出弱点是产业链上下游薄弱,难以对主机发展提供坚强支撑。与主机行业相比,机床、仪表、内燃机、基础件等基础性行业与世界强国的差距要大得多。
蔡惟慈建议,政府部门应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因业施政”。同时,全行业要用好倒逼机制,变压力为动力,挖掘改革的红利,培育创新驱动的能力,找准突破口,明确着力点,化被动为主动,为实现强国梦做出自身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