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家电巨头创维进军汽车行业,首推新能源汽车创维ET5,一时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细说起来,从各大车企探索新能源动力汽车开始,不断有越来越多的诸如小米、华为等企业跨界汽车制造,想从方兴未艾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分得一块蛋糕。究其原因除开新能源技术的日趋成熟,今年我国“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提出也是加速推动新能源动力推行的重要因素,再加上新能源领域的广阔市场让各行各业的制造企业趋之若鹜。
事实上除汽车领域外,工程机械行业的绿色生产也早已先行一步。抛开较为成熟的混合动力系统不说,在被称为“工程机械电动化元年”的2020年,国家工信部发布了《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行动计划》,其中着重提到了加快推进工程机械电动化。同年的上海宝马展上,工程机械行业巨头纷纷推出诚意满满的电动化产品,并迅速被市场所认可。
政策导向、工况所需
电动化产品优势明显
随着能源损耗、环境污染等现象日益突出,作为污染大户的工程机械也是备受关注。在此背景下,一方面是非道路国四排放标准将全面推行、今年两会上“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提出,都决定了电动化产品的市场趋势,各企业纷纷加入行列。而电动化产品以电源驱动液压泵工作,保证高效作业的同时,减少了运营成本,实现了零排放。
另一方面是川藏铁路等一批高寒、高海拔区域项目及其他“零排放”工况项目的开工,都对工程机械的动力搭配提出了较高要求,而且在隧道等有易燃易爆气体场所作业,电动化产品可以避免燃烧不充分导致的动力不足和爆燃等安全隐患,安全性更高。此外,对于用户电动化产品从投入成本的持续性来说,远比燃油机型要低很多。
还有一方面,尽管目前主机厂在研发、生产、试用成本等相对较高,电动化产品的生产更多处于亏损状态,但电动化趋势的必然性敦促企业在技术和开发方面的技术积累,才能在未来市场需求膨胀情况下,保证技术的先进性及企业的发展。而且电动化产品在加速智能化、信息化发展更加便捷和快速。
龙头企业早布局
推动电动化技术前行
新时代背景下,工程机械行业巨头早投入、早布局,均在电动化产品研发上加大了研发力度,推动工程机械电动化技术的不断前行,一批纯电动挖掘机、起重机、装载机等工程机械设备不断面世。
2020年上海宝马展,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徐工、浙江鼎力、国机常林等企业均展出了电动化产品。今年以来,柳工电动装载机、山东临工电动装载机、山推电动推土机、国机常林电动装载机等一大批电动工程机械产品交付用户,均通过了一线市场的验证,赢得了海内外用户的一致认可和点赞。
渗透率尚低
电动化之路道阻且长
尽管推动工程机械电动化、加快工程机械行业新能源转型已成大势所趋,但BCG研究表明“当前工程机械产品的渗透率不足1%”。因此在“碳中和”“碳达标”这条全新赛道上,国内工程机械企业与国际同行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若想在碳排放和电动化大潮中加速变革进程,成本仍是各企业攻坚的核心,而在如何降低成本中,电池成本或将成为众企业的突破口。而如何克服电池安全性差、续航里程短、配套充电设备不足等核心问题也将是今后一段时间需要技术突破的关键。
徐工国家级技术中心副主任、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闫丽娟曾在全国两会时表示,“工程机械正朝着绿色化、智能化、无人化方向发展,今年我主要关注的正是工程机械新能源‘卡脖子’技术难题的攻破。”
在政策导向、工况所需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推动工程机械电动化技术革新已成定局,甚至更新的技术已经处于研发阶段。相信有了工程机械龙头企业雄厚的研发实力,加之国家政策的支持,工程机械电动化技术及应用必将有更大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