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商务室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程机械与液压杂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场透视

工程机械行业视角下的中美竞争

时间:2022-05-20  来源:互联网  

 三一的成功

多年前,我到北京卡特彼勒大厦出差,当时,老外从新加坡过来一起开个会。会议休息,我和老外在略带点雾气的北京街头散步,他一直追问我一个问题。为什么三一的挖机能卖那么便宜?给我们在印度尼西亚与泰国的销售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当时,我信口跟他胡吹,因为,我哪知道这种事情啊!我也是新入行的小白好不好,因为是信口胡说八道,所以破绽百出,比如我说因为出口退税政策,其实出口退税是各国的通行做法,说因为产品配置低,其实当时三一出口的产品为了打品牌,配置一点不低。

所以,最后鬼佬也看出来大概我在胡说八道,只能无奈的回去转换到Tea Break的话题。

这件事情我一直印象非常清晰,如果说要问我现在有什么答案的话,答案就是规模超大的中国供应链体系迅速降低了每个零部件的成本、高度成熟自律勤奋又很便宜的产业工人。当年是这两个核心因素,造就了三一重工产品强大的性价比优势。

但是,这两个条件,它的竞争对手同样也拥有,为什么三一重工如此成功?

还记得我们在上个章节提到的结论么?利用时间差与空间差,内拼效率,迅速实现规模优势。正是在效率这一点上,这家公司把效率和执行力推向了极致,所谓“追求卓越,疾慢如仇”。

一方面,这家公司利用制度和重奖重罚的激励机制,把效率推到了极致。另一方面,这家企业掌门人的魄力与眼光实属行业顶尖人物,在行业低谷期敢于逆势扩张,迅速兑现了规模优势。在行业转向景气周期之时,必然收获巨大的成功。

这里重点讲讲效率的事情,效率是用制度与重奖重罚的激励机制来保证的。关于这点,知乎上搜索这家公司,能看到大量的比较激烈的言辞。极致追求效率会产生很多副作用,这里只讨论为什么效率如此之高。(还记得序言中提到的书么,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确实效率极高,以一边陲小国,几十年间并吞八荒,军功极盛。但是愿不愿意当秦国的子民,那是另外一回事。)

所谓的制度,指的是公司内部的Hierarchy,这一点上卡特与三一截然不同。虽然这些年来,随着国内高管的逐渐接手,一些文化会有一些变化。但总体而言,卡特是一个讲究平等,大家分属不同的Team,分工合作的企业文化,相互之间完全可以直呼其名(取个英文名的好处就出来了)。本质上就是大家都是平等的,你和卡特总裁也是平等的,大家只是职位不同,工作不同,责任不同。另外一家企业,那就完全不一样了,比如说薪酬、用餐、办公室、福利、着装、用车诸多方面,级别不一样,待遇就完全不一样。(引用知乎网友的评论:非常严重的等级观念、对级别低员工各种歧视性的“制度”)那对级别高的同事能不能直呼其名呢?想什么呢,一般而言熟悉的话可称呼xx总,不熟悉的话可以笼统称呼为“领导”。

看起来平平无奇对吧,再给你一个限定条件:领导服从文化,即“领导永远是对的”。这里引述知乎网友Gavin文章中的一段话:领导的要求是命令,必须服从。并且不会得到太多人文关怀,毕竟他的领导也没给他。这就是传承下来的企业服从文化。那么公司为何会形成“领导利益”为大的氛围呢? 第一,源于高层制订的市场指标高,开发周期短,考核严格。第二,基于“狼性文化”的高薪,升一级,薪资提升很多,所以领导的动力远高于普通员工。

所以这个链条转动起来,层层传导,管理层的一句话就会层层施压,一层层执行下来,最终就形成了排山倒海般的效果。(为什么要特意解释一下这件事情,因为曾经有一位投资机构研究员问过我,问:为什么他去知乎等平台搜,能看到很多员工对这家企业的各种抱怨与吐槽?其实,逻辑很简单,这个限定条件本身是反常识反逻辑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叛逆期,与父母都会有观点的冲突与对立,为什么?因为孩子认为父母不一定是对的啊!那为什么领导一定是对的?为生活所迫呗,既然所迫必然有一部分人不情愿。)

这套法子的核心在于什么?在于执行力,怎么保证执行力?保证每个人都心甘情愿在这套体系下竭尽全力,回去看看序言中推荐的书,看看效率怎么跑起来,核心就在于“重赏重罚”。这点就是真正跑出不同的地方,这家企业真的能给出业内罕见的高工资,跳个槽过去,翻个2倍,3倍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如果算上各种股权激励、奖金、绩效之类,在做的很好的情况下,这个差距就会拉的非常大。

重赏重罚这件事情说起来很简单,实际上非常非常难。想想史记里面,韩信怎么回答刘邦的。刘邦问韩信,我比之项王(项羽)如何,韩信回答刘邦说,对比项羽,您就是个垃圾。刘邦大笑问,那为什么最后是项羽敲GG呢?韩信就说了,项王为人,看到士兵受了伤,哭的稀里哗啦,等到仗打赢了分官封爵的时候,手上的官印磨圆了都不舍得盖下去,这就叫“妇人之仁”。哪像您老人家,平时流里流气,用人之际,金钱女人官位,在所不惜,出手大方,自然人心归附。

乐于分享,激励机制到位这件事情本身就有点反人性,所以实际操作中碰到这种老板,其实很不容易。

正是这种超级高效率,结合规模超大的中国供应链体系迅速降低了每个零部件的成本、高度成熟自律勤奋又很便宜的产业工人,再加上即便是在低谷期都敢于大手笔投资自动化、信息化工厂生产,把生产节奏和规模进一步拉起来。最终形成了三一重工产品对比卡特彼勒强大的性价比优势,在这种优势下,三一重工不仅在国内市场超越卡特彼勒,在东南亚、拉美市场上也给卡特带来巨大的压力,在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三一挖掘机应该已经是市场占有率第一。

为什么我单独把这件事情拿出来讲呢?

因为其它的一些成功要素,比如重视产品研发、快速迭代升级、重视服务和服务网络的建立、迅速投放规模以降低生产成本、注重模块化设计以及共性技术的开发以共用技术的方式降低成本,这些反而很好学。

比如说产品快速升级迭代,这个做法卡特彼勒的管理层其实非常难以理解,比如说三一重机曾经的产品从1代到9代好像只用了3年?卡特的挖掘机产品从B到C,从C到D,要经过大量的产品导入与需求验证、反复测试的过程,流程极长。核心原因在于,万一哪个地方有瑕疵,损失就极大,所以一定要产品高度成熟之后推向市场。当然这套法子在中国市场吃了瘪,所以现在去看中联、徐工、临工的产品,同样的,无论是挖机、吊车还是高空平台,产品迭代速度都是非常快的,为什么?事实证明这招有效嘛。

什么不好学,反而是这套高效的体系很难学,也就是三一高管曾说的,三一的核心不是厂房和设备,而是三一的文化。

当然,这个体系有没有漏洞呢?当然有,就是这种Top-Down的高效执行结构,很怕决策出错。决策对了当然效率超高,决策错了配合上奇高的执行力,那简直是灾难。恰好这一点,在这个行业,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规避。主观上,这家企业的管理者本人就是超一流的企业家,在一个行业摸爬滚打几十年,其眼力与见识都是业内顶尖人物,出错的可能性本来就极低。

客观上,工程机械行业,是一个技术上很早就发展到极致的行业,绝大部分的液压件与液压技术,是力士乐上个世纪70年代就成熟的产品。这点与迭代迅速,需求变更频繁,未来探索空间具备极大不确定性的消费电子行业迥然而异。绝大部分的技术路线,都经历了充分的试错。换句话说,只需要有改善型的创新、不需要革命性的创新,根本不需要去面对未知的不可能。也就是梁总所说的“固定靶”理论,要去打固定靶,不要打移动靶。

这是技术路径,再说商业路径,其实也是高度固定的。小松当年怎么在北美市场大杀四方,把卡特彼勒和一众北美工程机械企业逼到破产的边缘?很简单嘛,变态的追求质量,用低一档的价格提供同样质量的产品,当然为什么价格有优势?这里带了一点魔法伤害,日本政府70-80年代认为压低了日元的汇率。

所以其实连商业路径都是在打固定靶。

当事情变为打“固定靶”的时候,效率就变成了决定性的成败因素。只要你足够努力,练得足够多,就一定行。在这种高效面前,日韩系的斗山、现代、小松、神钢、住友纷纷败下阵来。还能有一战之力的,只有工程机械行业真正的王者卡特彼勒。

他采用的方法也非常的简单:彻底的融入中国市场,针对中国市场去做产品的改进;全面梳理自己的供应链体系,大面积的使用国产化配件,全面控制自己的产品成本,最后通过生产成本的大幅降低来降低售价,

进而降低了采购门槛。

最后,中国工厂出产的GX,GC系列,在国内市场其实不怎么能打。在海外市场,在品牌效应和性价比的双重加持下,确实卖的很不错。这是,这种措施只能保住目前的竞争格局,不能保证在竞争中获胜。要在竞争中获胜,黄色巨人还需要想出别的高招。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栏目热门
栏目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