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施工现场,首先引人注目的就是各种工程机械,如今,工地上的国产工程机械越来越普遍,与曾经外资品牌一统天下的局面有了天壤之别。而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也与日俱增,成为全球工程机械领域的重要一环。
毫无疑问,中国已经是工程机械大国,但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在一些关键核心部件方面,国产品牌距离完全自主化还有一定差距,难免有些地方受制于人。因此,对于中国是否已经成为工程机械强国,不能简单以“是”或“否”来判断,更需要深度的分析和讨论。
01 中国成为世界工程机械大国
自我国工程机械产业正式起步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产业整体实力已达到全球领先水平。时至今日,无论是从工程机械的产销量,还是从全球工程机械50强企业数量来看,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整体实力不容小觑。
2022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市场销售收入占比超越美国,占比达到 24.2%,领跑全球工程机械行业 ; 美国占比为 22.9%,世界排名第二 ; 日本市场占比 21.2%。
在全球市场,中国品牌的竞争力也愈发增强。2022年,中国工程机械出口额创下了历史新高,出口金额达到443亿美元,同比增长30.20%。2023年上半年,我国工程机械出口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出口金额达到了249.92亿美元,同比增长25.8%。
从过去中国工程机械通过对外承包工程及“一带一路”基建合作持续拉动“搭车”出海。到如今已形成海外建设基地、本土优质服务、跨国兼并收购和全球产品研发的“四位一体”国际化发展模式,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转向了“自主”出海,全球竞争力持续增强。
如今,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拥有多家在全球市场上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企业,其中全球工程机械50强企业中国就有10家,在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的格局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不仅销售收入跃居世界首位,技术研发和工程化能力更是达到世界先进甚至国际领先,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装备保障,彰显我国工程机械制造水平与创新能力。
02 如何从做大到做强
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历经模仿制作、消化吸收、自主创新,发展至今,不仅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工程机械市场,更在向工程机械强国迈进。但因起步晚,工业基础薄弱,我国在技术积累以及海外高端市场、高端产品层面,与工程机械强国依旧存在不小差距。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更应该在自主创新、技术研发层面奋起直追,以智能化、数字化为攻坚利器,助力中国工程机械强国梦的实现。
1、持续加大研发力度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工时乘坐过的全地面起重机,如今通过技术升级,各项关键指标已达全球领先,整机国产化率也由原来的71%提升至100%,所有关键零部件均实现中国制造。”在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徐工机械总工程师、副总裁单增海带来好消息。
2022年,徐工研发投入达到57.5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6.13%。高昂的投入带来了丰厚的技术成果回报,截至2022年底,徐工机械累计拥有有效授权专利9742件,零部件国产化率已经从62%提升到91%!同时,另外两家工程机械龙头企业的研发投入同样以数十亿计:2022年三一重工研发投入69.23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9.78%;中联重科研发投入34.44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8.27%。
面临技术瓶颈,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最主要的就是加强自主研发,努力攻克被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工程机械行业已经意识到,企业竞争的归根结底是科技创新,加大研发创新力度,是企业未来实现更高速度、更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2、开发新能源、智能化等新赛道
当今,发展绿色动力技术,加快推进智能技术应用,是世界工程机械产业共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新能源、电动化是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不仅符合全球趋势,也有利于我们的工程机械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在电动化方面,中国工程机械已遥遥领先欧美日韩等国家。”柳工董事长曾光安称,中国企业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在不断地改变世界工程机械的格局。
其次,在自动化、智能化等技术方面,中国工程机械企业依靠中国特殊体制下的强强联合,超越卡特彼勒、小松等具备先发优势的老牌企业,也并非不可能。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在发达的互联网带动下,通过与一些科技公司结合,技术共享和互补之后很快就能实现同样的效果,在这方面中国企业更加具有“后发优势”。
例如“无人矿山”技术,卡特彼勒早年依靠自行研发,用了10年时间,但10年前的底层开发逻辑与如今不可同日而语,彼时还在用标签、电磁贴等方式去一点点规划路径。但如今,徐工和华为等企业一起做一套方案,在无人矿山、港口或其他限定路段无人作业时直接使用神经网络,让设备通过导航与雷达去反复操作“自主学习”,当“学习进度”接近100%时就可以投入使用,仅用半年就做好了。
3、海外并购是重要途径
在中国工程机械全球崛起的道路上,海外并购是重要一步。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并购是缩小同国际一流企业差距的最佳选择,也是中国工程机械提升高度、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2008年,中联重科并购了世界混凝土机械知名品牌意大利CIFA,经过两年的技术融合,于2011年2月推出中联CIFA复合技术,碳纤维臂架技术、主动减振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结构疲劳研究、轻量化研究与应用以及耐磨技术等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取得了历史性突破。2011年,中联重科推出全球最长碳纤维臂架泵车80米。短短一年的时间,又把臂架长度提高到101米,突破百米大关,创造了泵车设计史上的又一项奇迹。
除了中联重科收购意大利CIFA以外,三一收购普茨迈斯特、徐工收购德国施维英、柳工收购波兰HSW公司,以及其他经典并购案例等,不仅加速了中国企业打开国际市场的步伐,更让中国工程机械的技术发展迈出一大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获取这些品牌和技术比投入等价的产能更有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国际并购仍然是中国工程机械全球化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通道。
当前,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在规模上已经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视现实存在的技术差距和挑战。面对这样的现状,中国工程机械应整合行业资源,形成能力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生态圈,大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尽快补齐关键装备、基础零部件等短板,共同努力实现中国工程机械强国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