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三年来,2023年11月份国内的挖掘机销量仅高于2012、2014、2015年和2016年。
国内挖掘机和装载机的同比增速分别环比恶化7.9和17.2个百分点,超出很多人的意料,让一些业内同仁遭受打击,对于市场悲观的预期态度显著加重。
然而笔者认为,其实数据非常自然,甚至并不反常,我们去年在国三切换国四之前,冲得有多么凶狠,那么今年10月份和11月份的落差就会有多大,其实去年此时就应该想到今年此刻。这就是典型的因果不虚了。高基数是今年10-11月份,非道路土方工程机械增速大幅恶化的的核心原因。
在今年的年度中国工程机械营销&后市场大会、挖掘机协会年会等行业重要会议上,业内大咖纷纷对2024年的挖掘机市场做出了预判。很有意思的是,普遍制造商要比代理商乐观,与一线市场更接近的人愈加悲观。
每年的预测都是测不准,但是每年我们各自都要做出预测,因为制造商要依据预测做采购、生产和销售计划,代理商也要依据预测做预算和销售计划。所以无论是否公布自己的预测,实际上每个相关的企业都会自己预判。测不准,也要测。
市场信心的普遍低迷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环境影响的主观预期,这种预期虽然是主观情绪的表达,但是会反过来影响客观市场的企业行为。
所以如何部分程度地克服主观预期是非常重要的,君不见,虽然国内挖掘机市场连续下滑,但也有个别品牌市场占有率连续上扬突破。
那么2024年的中国工程机械市场究竟会怎么样?背后的大逻辑是什么。一个非常典型的结论就是会继续分化。
即便是市场感受最差的此刻,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细分领域,履带式起重机、随车起重机、工业车辆、高空作业平台和高空作业车今年前10月也实现了率先复苏,实现了同比正增长。而这些细分领域既与新兴市场需求相关,如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领域的持续升温,也与整体国内实体经济复苏带来的物流复苏相关。
所以这些细分领域会引领国内工程机械市场的复苏进程,但是国内以挖掘机为主的土方工程机械会随之复苏吗?
这两者背后的逻辑当然有着显著的差异。土方工程机械与宏观经济环境的复苏虽然相关,但是关联度并不紧密,它却与另外几个因素密切相关,分别是露天采矿业、铁路公路水利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等关键需求领域的景气度,以及建筑业劳动力人工的供需变化。
采矿业将在中期内保持在一个稳定的需求空间内,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大挖以及其他矿山机械的基本面。然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增速与整体的固定资产投资一样,会回落到一个低位,2023年以来,1-10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已经连续8个月回落,降至2.9%。2024年即便有所恢复,也很难回到两位数的增速。但是另外一面,整体的投资额度将继续维持在一个高位,而额度才是需求本身的转化之源。
压力最大的是,房地产的下行趋势仍未扭转。2023年前10月,房地产的累计同比增速仍然低到-23.2%,仅比前9月恢复0.2个百分点,这个降幅受限于房地产价跌、销售弱,回款弱进而影响到拿地量下降、投资额下滑,最后导致新开工面积也起不来。所以24年的房地产将是一个关键变量,如果真正筑底,那么土方工程机械乃至混凝土机械,都会迎来真正的筑底拐点。
人口的老龄化,造成建筑业劳动力人工逐步短缺,这个关键因素将在中长期支撑所有中小型工程机械,特别是小微挖、高空作业平台等产品的稳定需求。
所以归纳起来,2024年,采矿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需求领域趋稳,地产可能筑底,这是相对偏稳的大基本面,决定了国内工程机械市场很难继续大幅下滑,而是分产品不同节奏的筑底和回暖。
另外两个关键变量分别是真正下游客户的资金到位情况和国家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可能带来的提前的工程量,如果这两点短期内得不到改善,那么市场情绪仍将是悲观的。如果在24年2季度前后有了大幅改善,那么我们就很有可能迎来更加乐观的预期。
近几个月来,很多业内外人士关注到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公布的出口挖掘机销量的负增长,进而对于海外工程机械市场的增长持续性存有疑虑。然而,协会公布的出口挖掘机销量仅为我国主要企业的新机出口销量,仅占总出口量的六成左右。总的出口量实际还是温和增长的。由于后疫情时代投资的持续性,以及我国工程机械产品高性价比的相对竞争优势,我们有理由相信2024年的出口仍将保持一个稳定的发展态势。
此外,2023年11月电动化装载机的国内市场渗透率已超过了12%,以此来看,2024年的一个显而易见的趋势是中国工程机械产品的电动化进程将继续加速,电装的渗透率将很大概率上突破20%。
2023年12月11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会议明确了“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主基调。“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以培育壮大增量来调整优化存量。”
对于会议内容的解读有很多,然而,最重要的是,中国经济仍然是全球最大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而与其一致的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进入所谓的“存量市场”,也仍然是一个动态的全球最大最重要的市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