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陷阱”一直是悬在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经历了五年正增长的工程机械行业步入下行周期。在出口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光环之下,暗流涌动。作为工程机械行业风向标的挖掘机,国内销量已连续数月出现同比负增长。
如今,持续近三年的下行周期似乎迎来了转机。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挖掘机主要制造企业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销售挖掘机49964台,同比下降13.1%;国内26446台,同比下降8.26%,与2023年全年相比,整体销量和国内销量降幅大幅收窄。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3月我国销售各类挖掘机24980台,同比下降2.34%;国内15188台,同比增长9.27%。
挖掘机国内销量出现久违的同比正增长,对于工程机械行业而言,称得上是一个回暖态势渐浓的信号。但不可否认,工程机械并非消耗品,市场容量已相对稳定,转型升级的迫切性极高且有章可循。“市场很卷”“有效需求不足”,我们对此早已耳熟能详。更重要的问题是,出路与生机何在?
政策持续加码 “大块头”要有新作为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定调和新一轮政策的出台,正在为工程机械产业发展提供新指引。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是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主流。我国工程机械企业不可能置身度外,也不可能有先进技术应用成果送上门来。”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苏子孟一语中的,只有坚持自主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前和未来市场需求,掌握核心技术,开发研制不断升级的高技术、高性能、高质量的产品,才能满足用户需要,赢得市场竞争。
今年一季度以来,多项支持制造业、工业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均与工程机械产业密切相关,主要涉及设备更新、绿色化发展、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提出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针对建筑施工设备,明确要求更新淘汰使用超过10年以上、高污染、能耗高、老化磨损严重、技术落后的挖掘、起重、装载、混凝土搅拌、升降机、推土机等设备(车辆)。
“上轮工程机械上行周期为2016-2020年,按照平均8年使用寿命,上轮销售设备已处于大规模寿命替换期,工程机械设备更新周期或已临近。”国海证券表示,2024年是工程机械国内市场的筑底之年,有望实现可观增长,随着政策推动以及更新换代周期的到来,2025年有望迎来明确向上拐点。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行业运行总体上还处在企稳恢复的进程中,一些领域市场需求持续疲弱,新机销量底部震荡,旧机增量高位增长,行业产能相对过剩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市场需求的制约作用仍比较大,企业经营的困难还比较多。”苏子孟坦言。
挑战与机遇并存。面对细分市场需求不断涌现、产业高端化趋势加快、智能化网联化加速演进、新能源赛道趋势向好、后市场发展空间巨大以及国际化前景广阔等机遇,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东升信心满满。
“只有具备了周期的思维,才能洞察到行业发展的规律和机遇,从而带领企业跨越周期。”在杨东升看来,对于工程机械企业而言,越是在行业的下行周期,越要苦练内功,不断调整自身的经营发展战略,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对标国际巨头和世界一流企业,提升差异化的竞争优势,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打造新质生产力。
抢抓市场机遇 学会做“聪明的船长”
“行业几十年发展告诉我们,中国工程机械登顶之路在全球、在国际市场。”杨东升认为,“十四五”以来,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由“产品国际化”“资本国际化”进入到“能力国际化”的阶段。
4月30日,徐工机械(000425.SZ)发布一季度业绩公告称,2024年第一季度营收约241.74亿元,同比增加1.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6亿元,同比增加5.06%。2023年公司国际化收入占比40%左右,预计海外市场保持良好趋势。“我们要携手产业链上下游、抱团出海,形成区域集约化管理和资源利用的能力,构建国际先进的产业链稳定配套联合体,不断地巩固和拓展国际市场。”杨东升说道。
中联重科同样加大“出海”步伐。2023年,中联重科(000157.SZ)境外收入达179.05亿元,同比增长79.2%,境外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至38.04%,创历史新高。中联重科海外业务呈现出从局部突破到全面发力、全面见效的强劲增长态势,重点市场实现有效突破,重点国家本地化发展战略成效显著,产品市场份额快速提升。
“产业生态全球化是中国工程机械迈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的必然阶段,也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郭学红表示,要破除传统发展路径的惯性束缚,把握好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抓住数字经济时代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重构的历史性机遇,在技术创新、资源配置、市场开拓、产业链整合、管理体系优化以及文化融合等多方面,提升对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掌控力。
出海谋发展者众多,内卷搅局者也不在少数,学会做一个“聪明的船长”显得格外重要。“聪明”不仅体现在了解吃透海外相关政策,将新质生产力嵌入出海战略,根据不同市场需求提供定制化产品和服务,更要求企业提升生产效率和供应链管理水平,培养高素质的本地化团队,不断引入新技术以实现改进升级。
“国际化发展是行业共识,但国际化不是低价竞争,不是非理性的信用销售,不是在国际市场重演国内行业厮杀的旧剧,而是利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设可长期发展的全球市场新格局。”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曾光安直言,每家企业需要进一步明确定位,坚持差异化发展战略,在新的市场环境和行业格局下,找到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循规蹈矩,终究没有出路。因变而生,创新求变,一切皆有可能。“虽然国内市场一些领域短期内仍会面临一定压力,但随着政策效力发挥和市场环境好转,销量增速有望边际好转;尽管国际形势严峻复杂,但凭借我国工程机械技术、产品和服务等整体优势,预计出口额仍将保持较高水平。”海通证券机械研究首席分析师赵玥炜表示,总体上,2024年行业机遇和挑战并存,机会大于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