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商务室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程机械与液压杂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场透视

中国企业钟情印度工程机械市场,是否是明智之举?

时间:2024-08-06  来源:互联网  

 近日,让人又爱又恨的印度市场,受到了工程机械行业的格外关注。

柳工在印度的所有工程机械销量创新高:挖掘机保持翻番增长,轮式装载机增速超过行业水平。

三一在印度的设备销量已超过30,000台,未来年销售额将达到100亿美元。

中联重科近三年在印度销售业绩年翻一番。

日立建机2023财年在印度市场的挖掘机销量预计将增长10%以上,营业额将增长近15%。

日本加藤制作所退出中国市场,大力进军印度市场。

......

出海浪潮下,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开始从偏安国内走向全球厮杀。印度市场作为人口红利巨大、经济增速较快的新兴市场,成为众多中国企业的“淘金地”。然而僵化的制度和贸易保护主义思想,又带来着诸多风险挑战。那么,中国工程机械企业为何钟情于印度市场?又面临着哪些风险挑战?

市场规模初级,挖掘潜力巨大

印度市场不仅人口众多、基建活动旺盛,且产品完全满足发展中国家需求,这是关键。

 

 

近年来,印度持续在道路建设、高速公路建设、水利设施建设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数据显示,印度基建投资占整体GDP增长的35%以上,在2024年度预算中,印度政府将为基础设施项目拨款1340亿美元,计划到2030年投资143万亿卢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到2028/2029财年,印度煤炭有限公司计划投入30亿美元来扩建基础设施。这些投资对工程机械设备需求量呈爆发式增长态势。

此外,印度工程机械市场销售可观,有着很强的盈利性,特别是装载机、挖掘机等产品。

 

 

人口规模决定市场大小,印度贵为14亿人口大国,其2023年印度工程机械市场规模为300亿美元,销售额同比增长8%,预计在2025年突破10万台销量。而这仅是中国千亿规模的30%,尚处于初级阶段,具有着强大的市场潜力和购机需求潜力可以挖掘,中国工程机械争相进入印度市场也是必然选择。

竞逐印度,外资企业虎视眈眈

我国工程机械龙头企业的全球化路线,基本上通过在本土市场实现的技术和资本积累,拓展到工程技术产品力不那么强的地区,进而再扩大到全球,而印度市场正是中国企业极佳的“试金场”。

 

 

近些年,虽然我国工程机械龙头企业,靠着扎实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及本土化运营生产,在印度一步步打开了局面。如徐工在印挖掘机销量排前五;柳工在印的50型装载机占据70%;三一起重机在印占有率超55%居第一;中联重科在印累计销售数千台套设备。然而,早在之前就有JCB、欧美日韩等老牌强手在此扎根,正加大投资抢占印度市场份额。

 

 

◆英国JCB集团在印度市场形成垄断地位。JCB设备市占率达到50%,累计设备产量达到50万台。

◆沃尔沃建筑设备2023年在印度市场的销量同比增长了近20%,达到12.5~13万台。预计2024财年在印销售额有两位数增长。

◆利勃海尔2023财年在印市场业绩达到最高水平。未来3-5年内,计划将进行大规模投资,将业务产能增加一倍。

◆日立建机预计在印度市场2023财年挖掘机销量将增长10%以上,营业额将增长近15%。

目前,目前在市场竞争格局中,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在印度市场的整体份额为30%,仍低于海外平均市占率。而且JCB在印度市场处于垄断地位,此外还有日系、欧美品牌等强劲对手,中国品牌在欧美日韩围堵的印度市场,可谓竞争压力并不小。

多重贸易风险,中企挑战艰巨

面对印度这块诱人的“大蛋糕”,中国投资者想要做好这门生意并不轻松,时刻要应对印度设置的“无形门槛”。

2020年,印度商工部工业和贸易促进司(DPIIT)修改了外资投资政策,规定凡是与印度陆地有接壤的国家到印度投资,必须得到印度联邦政府批准。然而,想在印度投资,步骤极其繁琐,政策朝令夕改,同时还要承受单独为外资设置的重税和各种名目的巨额罚单。

首先是经济屠刀。比如富士康在印度合资办晶圆厂,但印度政府却以晶圆制程不符规定标准为由,迟迟不肯发放补贴;比亚迪在印建设10亿美元工厂被拒;长城汽车对价收购通用汽车印度工厂遭印度政府限制;小米被印度追缴、扣押53亿元资产,vivo手机被印度冻结3.9亿人民币,OPPO手机被印度罚款37亿人民币.....

 

 

其次是“双反”风险。印度政府为了保护本土产业,不仅提高关税,还频繁针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活动。短短两年,印度密集对中国产品发起数十项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涉及软磁铁氧体磁芯、滚子链、工业用零部件、工程机械等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在印度对中国轮式装载机开展反倾销调查案件中,其终裁结果为:柳工为55.18%,山东临工为34.74%,徐工集团为77.68%,其他中国企业为82.71%。

除此之外,印度根深蒂固的宗教信仰与种姓制度,并不利于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建设,必然会对运作效率产生影响。其中最为致命的,是随着中印地缘政治的变化,印度几乎是在全面拒签中国公民的赴印申请。网传去年印度全年一共才对中国公民发放了700张左右签证,贵为苹果公司,也不得不出面协调中方人员赴印的相关事宜。

国内外品牌折戟印度的失败案列比比皆是。这些制裁风险对钟情于印度市场的中国企业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尽管挑战重重,但基于印度新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和广阔前景,印度市场的巨大诱惑力,仍吸引不少工程机械企业分得一杯羹。然而,在印企业如何加强自身核心竞争力,把握好机遇,同时能规避风险,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需要做好一场打硬仗的准备。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栏目热门
栏目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