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颁布后,各大机构纷纷对新型城镇化带来的投资机遇进行了发掘。多家券商认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提供了巨大的内需、投资和融资机会,但是新型城镇化是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新型城镇化带给资本市场的投资机会更可能来自中长期受益于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的公司。
五方面带动内需、投资和融资
信达证券邱继成首席经济学家认为,城镇化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长期持久的推动力,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城镇化也是也是消除我国城乡“二元割裂”体制的利器。
他认为,新型城镇化要关注五个方面的投资机遇。
第一,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巨大内需。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我们的研究表明,1990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最终消费的比重出现了历史性的拐点。自1990年起,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量超越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且差距趋于持续扩大。对应的城市化也出现加速发展的趋势。至2011年,我国消费重心绝对地转向城市,城镇居民最终消费占居了几乎80%的份额。城镇化促进消费的作用十分明显。”他说。
第二, 农业转移人口向第三产业和服务业纵深发展,提升我国结构转型的能力和速度。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服务业的发展空间被进一步地打开。
第三, 新型城镇化蕴含了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巨大投资需求。例如交通,到2020年,普通铁路网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快速铁路网基本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普通国道基本覆盖县城,国家高速公路基本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民用航空网络不断扩展,航空服务覆盖全国90%左右的人口。
另外,从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发展指标中也能看到,此规划所开启的基本公共服务、基础实施领域和资源环保领域的投资巨大。在基本公共服务中,我们看到,教育、医疗、劳动力培训、养老、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有很大的投资需求。在基础实施领域,交运、供水、污水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信息化基础设施、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的投资需求。在环境资源领域,我们看到了新能源、绿色能源及节能环保技术的投资需求。
第四, 多方面推进制度改革、消除政策藩篱,创造了巨大的制度红利。允许农业转移人口到城镇落户(明确1亿人的城镇落户目标)、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改革农村建设用地的征用方法、推进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增强土地资源利用的市场化机制,这些改革措施对新型城镇化的成功推进奠立了坚实的基础,也由此释放出巨大的制度红利。
第五, 创新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建立规范透明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在完善法律法规和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基础上,建立健全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和评级制度,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券,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创新金融服务和产品,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发挥现有政策性金融机构的重要作用,研究制定政策性金融专项支持政策,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为城市基础设施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提供规范透明、成本合理、期限匹配的融资服务。理顺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放宽准入,完善监管,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办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鼓励公共基金、保险资金等参与项目自身具有稳定收益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运营。
三大主题性投资机会
中信证券研究部毛长青认为,规划内容符合预期。《规划》强调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城乡一体化等四大战略任务,着重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等问题。
“整体来看,新型城镇化从资本市场角度,应重点关注三个方面内容。”毛长青表示,首先,以人为本,重视城市软件环境建设。《规划》强调要提高城镇化质量、以人为本。城镇软件环境建设至关重要,这包括,以提高绿色生态空间比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提高污水处理能力为内容的生态环境建设,以管理高效、居住安全、生活智慧为主要内容的信息环境建设。城市软件环境的建设,意味着环保、信息、安防等行业发展需求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其次,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加强城市硬件环境建设。《规划》强调要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这包括以下内容:以“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群建设,以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中西部地区为主的城镇化建设,以城市轨道、管网设施为主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以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为主要内容的住房建设等。虽然我国城镇硬件建设的高峰期可能已经过去,但城市群建设、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推进以及棚户区改造等,仍将为轨道交通、管网建设等领域提供市场空间。
另外,重点解决“三个1 亿人”问题,释放消费需求。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促进约1 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 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 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在今后一个时期,城镇化工作将以“三个1 亿人”问题的解决为导向,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由于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消费结构不同、以及住房消费对其他消费的挤压作用,我们认为,“三个1 亿人”问题的解决,将逐渐释放消费潜力。”毛长青说。
毛长青认为,从主题性投资机会来看,建议关注三大主线。
第一,一线城市深度城市化过程中,一方面,为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安防、智能交通等智慧城市相关的投资会保持稳定增速;另一方面,城市生态文明重要性提升,环保基建投资和绿化园林的投入会加大。
第二,通过市政建设和投资抬升二线城市的人口负载能力和一二线城市的市民负载能力,投资增速有望较高的区域有保障性安居工程、城市管网、轨道交通等。
第三,随着“市民化”逐步推进,一方面,看好农民工家庭安居后的直接需求,包括家居装潢、文教、医疗保健。另一方面,城市消费渗透率提升也会带来大众消费品需求扩张和升级的机会。
重点关注中长期收益行业与公司
“新型城镇化是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宏源证券宏观分析师陈光磊认为,这也意味着城镇化内需的释放,是中长期的过程,无论是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信息化发展、节能环保发展等固定资产投资的机会,还是人口转移落户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都需要时间。
因此,在他看来,短期内热炒城镇化概念的行为不可持续,资本市场的投资机会更可能来自中长期受益于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的公司。
中信证券研究部毛长青也认为,《规划》内容为城镇化中长期发展方向,因此对于短期经济走势影响总体不大,也不会改变短期市场运行趋势。
“我们认为推进新型城镇化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经济增长,但不太可能改变其长期趋势,因此不应被视为短期‘刺激因素’。”瑞银证券特约首席经济学家汪涛
汪涛表示,包括财税和土地改革在内的公共财政改革是新型城镇化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投资建议上,汪涛认为,致力于推进“人”的城镇化意味着政府将加大在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网络和服务业等领域的投资,这将有利于促进消费,尤其是公用事业、医疗保健、娱乐休闲等服务消费。其他可能受益的行业包括建材、铁路设备、天 然 气、可再生能源及防污染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