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商务室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程机械与液压杂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特别关注

战胜风险、迎接挑战 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春暖花开

时间:2015-07-09  来源:互联网  

        近段时间来,国内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的消息层出不穷,小到配件企业大到行业巨头都将目光瞄向了国际市场,也有不少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尝到了甜头,在国内经济面临新常态以及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引导下,工程机械企业“走出去”无疑是拉动企业经济的一大砝码。值得注意的是,诸多工程机械企业走向国外市场一方面会面临地域文化认同的差异,另一方面也会对国外的同行品牌造成冲击,这对于刚刚涉足国际市场的工程机械企业来说存在较大的风险,所以尽管在当前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趋势下,企业要注意战胜种种风险、迎接种种挑战,工程机械企业的国际化道路如遇春暖花开。

  改变传统管理模式,融合本地文化

  众所周知,企业进行“国际化”的第一步就是产品出口,对于之前从未涉及国际市场的企业来讲,将自己的产品销往国外是打开国际市场的第一步,但是工程机械的产品又是大型的设备,在售后的服务方面就成为了问题。据三一重工副总裁介绍:三一最初打开印度市场的时候接到一个服务请求后工程师要经历飞机、火车再到牛车等交通工具历时4天才能到达目的地,不但影响用户的工作效率,在维修成本上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三一重工走向国际化

  除此之外,对于一些大型的工程机械企业来说,在海外建立子公司已不足为奇,尤其是海外并购也逐渐成为趋势,但是受地域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国内企业的管理模式显然不适用于海外分公司的管理,尤其是对于当地员工的管理上给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此同时,由于各国的文化认同不同,公司的核心理念也应根据不同的国家做出不同的改变,一贯坚持公司在国内的理念有可能会影响员工或客户的反感,不利于企业在国外市场的长远发展。由此可见,工程机械企业走出去如果坚持传统的管理模式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企业迈向国际市场的第一步就是要变换管理模式,融合当地的文化。

  面向多元化市场,适应不同需求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市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走出去”就要面临多元化的市场,各国市场的多元化体现在机器的价格、用户的需求、用户的购买习惯以及用户的民族认同等多个方面。首先最为显著的是,除去一些少数发展中国家外,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有自己本品牌的工程机械企业,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不会欣然接受一个不熟悉的外国品牌,初步涉足外国的品牌显然会经历一段时间的“冷落期”,怎样顺利度过这个时期并且能快速被当地市场认可是企业要跨越的一道鸿沟。

  此外,各国的地形地势、市场形势不同也使得每个国家的市场需求不同,这就要求企业在各个市场有相应的对应措施,例如一些发达国家对于产品技术的要求比较高,而印度等国家机器的价格要低于国内的市场价格,德国行业的标准要比国内多很多,巴西用户注重机器的人性化设置等等,多元化的需求形成了多元化的市场,同时也要求企业有多元化的策略,尤其对初步进入海外市场的企业来说,需要花很长的时间了解国外市场的文化认同和市场需求,只有满足客户的需求才能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了解各国贸易政策,规避市场风险

  三一集团胜诉奥巴马CFIUS这件事情在国内外都引起了一番轰动,当时诸多海外企业都表示中国企业终于扬眉吐气了一把。事实上,不仅仅是三一,中国在国外的大部分企业都在遭受着国外贸易政策、经济政策的制裁,道理很简单,中国的企业一旦在海外做大做强就势必会对本地的企业造成冲击,所以一些国家会自然地针对外籍企业制定一些类似于反垄断、技术认证、调节关税、限制进口等壁垒,通过这些政策阻碍中国企业在本国的发展。

  随着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加强,一些国家已经开始采取措施减少对中国产品的依赖,去年7月份,俄罗斯工业和贸易部副部长对外宣布,俄罗斯计划到2020年将设备和机械生产的进口依赖程度从90%降至50%-60%;越南政府和企业亦欲加快技术革新,以逐渐摆脱对中国进口机械的依赖。这样的政策不利于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发展,尤其对于工程机械企业来说,在原本就小的市场中还要想办法规避各种政策上的壁垒,对于刚刚走出去的企业确实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各企业要像三一一样熟悉当地的政策及法律法规,适时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主动地位。

  值得肯定的是,尽管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会面临种种风险和挑战,但是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并没有望而怯步,在去年国内市场形势如此疲软的形势下,工程机械行业出口贸易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柳工、徐工等企业的国际化布局也初具模型,这使更多的工程机械企业坚定了信心,只要工程机械企业对内完善管理、提升品质,对外了解市场、服务客户,中国工程机械企业会依旧继续在国际舞台上所向披靡。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栏目热门
栏目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