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制造业品牌走向世界的重要战略舞台。作为一个宏伟的战略构想,其建设过程不仅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还涉及众多产业和巨量的要素调动,其间产生的各种机遇不可估量,也充满了挑战。
在此过程中,中国制造业品牌应发挥更大的战略支撑作用,亟须补齐整体战略缺失、产业企业品牌效应不足等短板。
制造业品牌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
传统制造业品牌是古丝绸之路的璀璨明珠。纵观历史,品牌价值的实现与扩张是驱动2000多年古丝绸之路持续繁荣的主要动能,传统制造业品牌是古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互联互通的主要载体。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制造业品牌享誉全球,传承着中国悠久的制造文明和丝路精神,凸显了中国传统制造对世界的担当。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中国高铁、中国核电、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华为、中兴等一系列中国制造产品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有效支撑了“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同时,中国制造品牌赢得了更大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显然,中国制造品牌创新发展与“一带一路”战略是互促共进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主旨演讲中曾提出,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中国制造业作为创新之路的重要承担者和实践者,中国制造品牌作为创新成果的产品载体和价值载体,其创新发展必将成为未来“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互利共赢的重要引擎。一方面,“一带一路”
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制造业品牌创新,促进沿线各国分享我国制造业品牌创新发展成果。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制造业不断向人工智能、大数据、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扩展,在这些领域借力“一带一路”战略,打造中国制造业品牌,是我国制造业实现弯道超车,向产业中高端迈进的重要路径。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制造业品牌短板日益凸显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这一转变契合了“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的需求。但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品牌战略严重缺失。
首先是“一带一路”战略中“中国品牌”战略顶层设计缺失,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总体规划中,提出的合作重点是“五通”以及“五通”的升级版“五路”,但二者都尚未谋划中国品牌如何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登上互联互通的国际大舞台。
其次是在“一带一路”战略具体实施举措中缺少品牌战略支撑。无论是“装备走出去”还是“产能国际合作”,其发展定位与宣传等都缺乏对中国制造业品牌走出去的行动和战略举措。中国已同“一带一路”近20个国家开展了产能合作,开创了中国-哈萨克斯坦合作新模式,但在这些合作机制中,中国制造品牌如何定位、文化如何传播、品牌形象如何塑造、价值如何提升等都未能明确。中国在“一带一路”中走出去的是产品,而不是中国制造的品牌;“一带一路”国家认知的仍是中国制造,而不是中国品牌。
再其次,“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产业集群品牌缺位。我国已经形成一批知名的产业集群品牌,如泉州的服装产业、广东中山的灯饰产业、随州专用汽车产业等,这些产业集群品牌已具备走出去的实力,也亟需搭乘“一带一路”快车走向世界。但“一带一路”战略中,产业集群品牌作为各个领域的战略支撑尚未有明确定位和行动计划,发展方向模糊。无论是在高铁、能源矿产资源开发还是在产业园区建设中,凸显出的是中国中车、中国电建、中核集团等大型企业,而未升华为中国制造的产业凝聚力,更未彰显出我国已经形成的产业集群品牌。据统计,2016年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61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8158份,合同总额1260.3亿美元,在这些产能合作的“量”的增长中,企业多是单打独斗,缺乏产业集群品牌的系统彰显,消解和弱化了产业品牌的集群效应。
最后,“一带一路”战略中企业品牌效应缺失。“一带一路”战略的引领下,我国装备、产能合作、核电等产品逐步走向沿线国家或地区,但企业品牌效应彰显不够。一是无论是政府合作项目,还是企业贸易往来,多停留在“产能合作”方面,企业品牌影响力及其价值提升缺失。二是中国企业已广为人知,但中国企业品牌认可度不高,“一带一路”走出去的企业未能抓住机会宣传自己的品牌特色,而多是追求产能合作的“量”。据统计,京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额一直不断攀升,从2013年的1.9亿美元上升到2016年的6.4亿美元,在快速增长的“量”中却缺乏企业品牌价值的体现与提升,中国企业错失了树立中国企业品牌形象、宣传中国企业品牌的大好机会。
如何补齐短板
如何补齐这一短板?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可以形成突破思路。
一是战略对接,统筹制定“一带一路”品牌战略。“一带一路”是中国制造品牌复兴丝路精神,再创辉煌的难得战略机遇,急需从国家层面将中国制造业品牌战略纳入其中,走出一条崭新的“一带一路”制造业品牌创新之路。在顶层设计上,中国制造业品牌要“飞天、入地、下海、上网”全面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和行动计划中;在发展方向上,中国制造业品牌要有序推进六大经济走廊建设,促进中国制造业品牌在六大经济走廊群星闪耀;在具体实施上,要聚焦重点产品品牌、聚焦重点领域,以‘双聚’战略为抓手,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形成中国制造业品牌合力,拓展中国制造业品牌的海外市场。
二是产业对接,制定重点领域品牌“一带一路”走出去路线图。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是全方位的务实合作,涉及的领域包括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能源、通信等。在这些领域中需要制定重点领域的品牌走出去路线图,深挖品牌内涵,凝聚品牌方向,塑造品牌软实力。这重点领域就包括基础建设领域、先进装备制造领域和新兴产业领域。
三是企业对接,开展“一带一路”中国制造系列品牌促进活动。我国是“制造大国”却不是“品牌强国”,中国制造品牌知名度不高。因此,急需在“一带一路”战略中促进中国“高质量、大品牌”的企业走出去,强化中国制造业的品牌集群效应。开展中国制造品牌之旅行动,沿着六大经济走廊将中国制造企业品牌推向世界;充分发挥工业品牌示范企业的引领作用,在国际合作项目中突出品牌示范企业的典范和带动作用;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讲好中国制造品牌故事,扩大中国制造品牌在“一带一路”中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举办“一带一路”中国制造品牌对接洽谈会,参考德国汉诺威工业展览会模式向“一带一路”有序推介中国制造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