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商务室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程机械与液压杂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特别关注

对外承包工程迎来历史机遇期

时间:2018-07-25  来源:互联网  

       当前国际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正处在历史高峰期,“一带一路”建设也为对外承包工程发展创造了新机遇。在日前于福州举行的福建省拓展境外工程承包论坛暨企业合作对接会上,业内人士指出,2018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市场规模在全球经济复苏动力支撑下有望继续增长,重点区域和国别发展较快,技术创新推动明显。无论是需求端还是供给端,都有可能获得新的发展机会。

境外工程成为大蛋糕

“三年来先后中标印尼多个项目工程;在马来西亚,与当地知名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承接了的近6亿元的合同项目;在柬埔寨、澳大利亚、菲律宾已与当地政府或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外派常驻人员进行市场开拓及投标报价。”中建海峡海外事业部总经理刘越云介绍说。

论坛上,许多企业人士认为,当前,建筑企业“走出去”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境外工程这块蛋糕将会越来越大。

相关数据是这一认识的有力佐证。根据国家商务部统计,2017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138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5%(折合1685.9亿美元,同比增长5.8%),新签合同额1791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7%(折合2652.8亿美元,同比增长8.7%)。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副会长辛修明认为,国际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正处在历史高峰期,“一带一路”建设也为对外承包工程发展创造了新机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让铁路、公路、电力等项目得到快速发展。此外,国际产能合作和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不仅弥补了当地产业空白,还带动钢铁、有色、建材、化工、工程机械等越来越多的行业“走出去”,同时为承包工程企业开拓新的业务领域。

据了解,中国工程承包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投入大量资源开拓市场,在“一带一路”域内实现的相关业务占企业境外承包业务的比重较大。2017年中国工程承包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61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1443.2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54.4%,同比增长14.5%;完成营业额855.3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50.7%,同比增长12.6%。

机遇挑战并存

“五年前就有‘走出去’的打算,但直到今年,我们才有了实质动作。”福建一家建筑龙头企业负责人说。

实际上,由于国内竞争越来越激烈,“走出去”成为不少企业的不得已之选。据了解,截至2018年3月底,福建省建筑业企业总数近1万家,2017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达9994亿元,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4.7%,不少企业因国内建筑市场萎缩、行业竞争加剧而面临产能过剩。

2017年,我国取消对外承包工程资格制度,将对外承包工程项目的管理制度由核准制改成备案制,除特定项目办理仍由商务部统一负责外,地方企业和中央企业之下属单位的境外工程项目由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负责。这大大简化了对外承包工程项目获取的政府审批程序,有利于对外承包企业获取对外承包工程项目,提高效率、降低隐性成本。

然而,“走出去”也面临着巨大挑战。业内人士指出,我国企业不熟悉国际市场、缺乏海外投资经验,风险评估能力弱等问题比较突出。信息不对称、资源碎片化、恶性竞争等问题,既不利于力量整合统筹,也容易造成资源重复浪费。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环境并不完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地缘政治风险、国家主权风险等对投建营一体化的探索带来诸多挑战。

准确把握市场变化

2018年,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企业自身的发展也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准确把握市场变化,用好各方资源,做好自身的调整和应对,有助于为企业在2018年的市场转型发展中谋求竞争优势提供更好的支持。

辛修明建议,企业要牢牢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期,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产能合作战略的指导下,加快“走出去”步伐,做好战略规划,强化人才培养与储备。根据企业情况探索适合的“走出去”模式,如借船出海,做好与央企和先“走出去”企业的合作,通过分包等方式整合资源,以合作取代竞争。

据了解,下一步,福建省商务、住建、交通等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协作,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和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的支持,力促央企、民企交流对接常态化;加强市场信息引导、安全风险提示、综合政策支持等公共服务,共同助力建筑企业拓展境外工程承包业务,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走好、走稳、走远。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六工程局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建国认为,今后中国建筑企业高质量“走出去”,不能只单纯的做好工程建设,还需探索参与运营、后续技术输入、管理服务等,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最大限度地把标准、服务和管理带出去。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栏目热门
栏目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