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商务室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程机械与液压杂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特别关注

从国际化到全球化 工程机械出海新业态

时间:2024-08-12  来源:互联网  

 过去几年,中国工程机械在海外市场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海外市场增长一度超过了国内市场,尽管又面临回落的压力,但一些核心头部企业,如中联重科、徐工、三一重工等,海外收入占比不断提升,超越国内市场的复苏步伐,企业从“产品出口”逐渐转向“产业全球化”,正在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国际化路径。

2024年海外市场不确定性加剧,部分海外区域市场销量下滑、一些国家频频对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发起“双反”调查,工程机械海外市场发展蒙上阴影。中国工程机械在海外市场如何发展,成为行业共同面临的课题。

01 工程机械企业海外市场火热

近期,工程机械龙头海外动作频频。如中联重科海外网点密集开业、徐工150吨级矿车批量交付塞尔维亚、三一与韩国大宇建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工程机械企业纷纷加快了国际化步伐。如中联重科2022年度和2023年度连续两年境外收入同比增长均超70%,2024年一季度出口同比增长超过60%;三一重工2023年实现海外销售收入 432.58 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达60.48%;徐工机械2023年实现国际化收入372亿元,占比达到40.09%。

2024年,工程机械海外市场继续高速增长,根据海关数据,2024年上半年我国工程机械进出口贸易额为271.34亿美元,其中出口额258.37亿美元,进口额12.97亿美元。这一数据反映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和出口的强劲增长。

中联重科海湾子公司产品展示坪

02 “出口”到“出海”,中国工程机械的全球化布局

在出口额显著增长的同时,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出海也在加速。从“产品出口”升级到“产业出海”,通过全球化的资源配置,进一步推动本土化,更好地满足全球客户需求。中国工程机械企业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全球化发展之路,不少企业正在建立自己的全球布局。

“端对端、数字化、本土化”的海外战略,是中联重科极具特色的全球化发展之路。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中联重科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整合优质资源,构建了全球化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网络,在意大利、德国、墨西哥、巴西、土耳其、印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拥有工业园或生产基地,实现了公司从“走出去”到“走进去”本地化运营的海外发展战略落地,为公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三一集团2023年正式提出将“国际化”战略升级为“全球化”战略,并将其排在“三化”战略之首。2023年,三一重工在海外推行“以我为主、本土经营、服务先行”的经营策略,大力推动全球化组织变革。其中,“以我为主”方面,截止目前,除普茨迈斯特海外渠道外,三一重工已建立覆盖400多家海外子公司、合资公司及优秀代理商的海外市场渠道体系;“本土经营”方面,当前三一重工海外人员本地化率接近6成,印度等海外事业部人员本地化率超过9成。

当前,徐工已经迈入深耕海外市场的新阶段,形成了产品出口、海外建厂、跨国并购和全球协同研发四位一体的国际化发展模式,在全球拥有40家海外子公司和300多家海外经销商。其在海外加速向上发展,注重高质量发展和高端市场的开拓,在扎根中国的同时,在全球培育新的增长引擎。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已经从最初单纯的贸易出口迈向深耕海外。在跨国并购、海外建厂、全球研发、本地化管理,乃至国际化思维和运营模式等方面都在大幅提升。

03 全球市场趋势与中国工程机械出海形势

在新的全球产业竞争格局下,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的国际化之路不再是简单地迈出国门,而是真正地融入国际。中国企业针对不同市场进行本地化、定制化研发攻坚,拓展产品型谱的覆盖能力。

不过,当前中国工程机械出海的步伐也遇到不少阻碍。

一是全球工程机械市场销量下滑。根据专业市场研究和预测公司 Off-Highway Research 的数据,继 2023 年下降 7% 和 2022 年下降 6% 后,今年全球工程机械市场预计将下降 8%,至 108 万台。这一趋势,对于正逐渐将重心转移至国际市场的中国工程机械而言绝不是一个好消息。

二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外贸易摩擦加剧。由于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在制造成本和售价上相比欧美日产品具有明显优势,其出口的快速增长对一些国家的本土产业构成了压力。这促使一些国家采取了增加认证要求、提高技术壁垒、调整关税等措施来限制中国产品的进口,其中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成为了主要的手段。

三是中国企业海外内卷。面对着国内低迷的市场需求和行业恶性竞争,”不出海便出局“已成为行业共识。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厂商开始布局海外市场,内卷化恶性竞争已逐步由国内市场蔓延至海外市场的趋势。在这方面,国产摩托车在越南市场的教训值得借鉴。

04 前车之鉴:中国摩托车在越南市场的教训

纵观中国企业海外拓展,通常一开始以超低价颠覆原有价格体系入市,抢占市场异军突起;在质量问题开始暴露后,开始相互倾轧自相残杀,将国内价格战复制到了国外市场。

21世纪初,中国摩托车在越南风光一时。当时越南摩托车市场被日本品牌摩托车占95%以上市场份额,然而中国摩托车凭借国产零部件成本优势、运输成本、劳动力红利等因素,可以在同等配置基础上以日本同等产品的一半价格销售,还有利润。这使得形势迅速逆转,到2002年,中国产合资摩托车便占据了越南市场的80%左右,把日本原厂摩托车几乎赶出越南。

中国摩托车成功占领越南市场后,本以为战胜了最大的对手,终于可以好好挣钱了,没曾想最残酷的竞争才刚刚开始。面对同样依靠价格战杀出重围的国内品牌,各大厂商纷纷打出了比过去力度更大的折扣,价格一天比一天低。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中国摩托车企在越南展开了残酷的价格战。

后面的故事就简单重复了,价格内卷后,大家都没利润,所以要降本,降到最后不惜压缩成本牺牲质量,这直接导致了产品质量的整体下滑。这也导致中国产摩托车昙花一现,没几年就被日企和越南消费者联合反杀。到了2006年,日本摩托车企业就夺回越南市场,综合市场占用率95%以上,中国品牌只能保留1%的份额。

如今国产工程机械走出国门,要避免再出现盲目内卷的恶性竞争,要以高性价比产品以及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如果仍然依靠低价策略,仍保持“要量不要质”的发展模式,盲目抢占海外市场,难以保障产品性能以及售后服务质量,甚至做“一锤子买卖”,不仅会失去得来不易的海外市场份额,也会极大影响国产品牌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

中国工程机械出海,性价比和供应链优势只是敲门砖,产品力与品牌力才是未来份额提升的核心驱动。相比于卡特彼勒、小松等国际一线品牌,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的海外收入占比还处于较低水平,本土企业出海依然任重道远。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栏目热门
栏目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