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商务室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程机械与液压杂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焦点

借鉴德国经验 推动我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时间:2019-03-19  来源:互联网  

 ■ 中小企业是德国制造业的重要基石,在经济增长、市场竞争、技术创新和社会就业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 德国中小企业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包括法律法规上加强立法保护、政策措施上注重协同配合、融资体系上强化政府引导、服务体系上发挥协会作用等,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更加专业的发展路径和更加完善的融资、服务等保障。 

  ■ 德国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为推动我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 

  德国制造业在全球久负盛名,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德国制造的神话并不仅仅是那些大型跨国企业所造就,反而是数百万家的中小企业起了更为关键的推动作用,在德国众多中小型企业中隐藏着一批无名英雄,它们被称为隐形冠军,无论是从经济贡献、出口比例,还是就业人数、学徒生数量等方面,都不逊色于大型跨国企业。这些中小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德国政府、研究机构和社会服务机构等多方面的大力支持,也对我国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小企业是德国制造的重要基石 

  德国中小企业数量庞大,约有370多万家,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9%,虽然企业规模不大,但他们却为德国贡献了约54%的增加值,占据了德国全部经济输出的52%,拉动了62%左右的就业,成为了德国工业和服务业的中坚力量,尤其是制造业和汽车行业,更是在全球市场处于领先地位。据德国储蓄银行协会的最新报告显示,该协会中小企业客户平均利润率为7.3%,而德国最大的110家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仅为6.3%,而且过去13年,该协会数据库中30万家私营企业的利润率翻了一倍,优于宝马、西门子、拜耳等大型上市公司。正是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家庭式小企业,开创了德国制造的新时代,成为了德国奇迹的重要缔造者。

  德国是世界上隐形冠军最多的国家,全球2700多家隐形冠军企业中德国就占了1300多家,这些企业是德国的名片,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稳定运营,其产品质量精良,具有说一不二的定价权,在全球某一领域占有超高的市场占有率,是某个细分领域的王者。隐形冠军企业一般不做终端产品,而是为大企业做配套,以德国伍德(Würth)公司为例,这是一家专门做螺丝和齿轮的隐形冠军企业,公司并不致力于把螺丝直接销售给个人终端用户,而是全球各个行业的生产型企业,如机械、化工、精密仪器、家具,甚至汽车和飞机等,在严密的质量把控下,伍德螺丝逐渐成为了高品质的代表,虽可能不为大众熟知,但却是各大企业保证自身产品质量的不二之选。

  在德国,中小企业被视为最重要的创新发动机。德国中小企业十分注重研发与创新,拥有自己的多项专利和较高比例的技术人员。据统计,德国中小企业领军者的员工平均专利拥有量是大型企业的5倍,但每个专利的成本却只有后者的1/5。德国中小企业在尖端技术领域的研发活动活跃,在医药和信息通讯技术领域研发的参与度均为59%,在测量及自动控制技术上的研发占比达到了79%,如德国倍福(Beckhoff)自动化有限公司,成功开发了基于PC控制技术开放式自动化系统,是自动化技术行业的全球领先者。冯·阿登纳(ArdenenGmbH)公司拥有近千项专利,形成了全球领先的玻璃镀膜系统和设备,其镀膜设备曾作为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玻璃幕墙材料被广泛应用。

  德国中小企业在提供就业岗位方面更是功不可没,从业人员总数达2320万人,提供了70.2%的就业和81.9%的培训机会。德国实行由职业技术学校和企业共同配合完成的双元制教育培训机制,通过一边干一边学的方式进行专业技术的传授。其中,中小企业是重要的培训基地,学生有70%的时间是在企业接受训练,培训技术能力、业务技能和管理技能,为将来进入工厂做好准备。据统计,毕业后有90%以上的学生选择留在企业工作,德国整体良好的企业文化造就了紧密的劳资关系,雇主与雇员相处氛围良好,员工外流率仅3.2%,中小企业名副其实的成为了德国重要的劳动力就业的蓄水池

  

德国政府为中小企业保驾护航 

  德国政府极其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出台了《反对限制竞争法》《反垄断法》《中小企业促进法》等多部专项法律,旨在维护中小企业的发展权益和市场平等竞争的地位,帮助中小企业在与大公司的竞争中发挥自身优势。在法律层面规定禁止在大企业之间签订生产领域的卡特尔协议,而支持中小企业间签订卡特尔合同,限制大企业垄断经营。同时,还限制许多重大科研、工程、投资等项目只有中小企业才能拿到,并要求他们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增强中小企业抗衡大企业的能力。此外,联邦政府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在经济部设立了中小企业管理局,各州也设立了类似机构,负责研究中小企业的政策、制定扶持和资助中小企业发展的计划、对中小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职业培训等。

  德国政府重视引导中小企业创新化、专业化发展。一是引导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德国设立了众多创新资助项目支持中小企业创新。二是支持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发布《数字化战略2025》,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行了专门的描述,包括数字化重点领域的目标和相应的实施措施。三是鼓励企业注重产品和服务质量。德国鼓励中小企业坚持窄门理念,即将资源集中于某个领域,专攻细分行业、专一产品,不断创新技术、改进工艺,将单一产品做到极致,打造细分市场的领先者、主导者。四是注重人才培训,在选拔和培养人才方面同时注重实践能力和基础能力的培育。实行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为德国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才,造就了一大批以慢、专、新为主要特点的德国工匠

  德国联邦和州政府、开发性金融机构德国复兴信贷银行(KFW)和州担保银行、商业银行(储蓄银行集团、合作银行等)、工商协会等是德国中小企业社会化融资体系的主要参与主体。其中,政府在融资体系中提供政策性支持,联邦政府出台了《德国复兴信贷银行法》来保证复兴信贷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其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提供政府担保,州政府也分别出台了针对担保银行的相关政策,包括担保银行不缴纳企业所得税、对其担保进行再担保等。开发性金融机构是整个融资体系的核心,包括复兴信贷银行和18家州立担保银行,复兴信贷银行利用国家信用支持发行债券,筹集低成本资金然后批发给中小型银行,并给予技术援助,实施政府银行信贷项目,担保银行则为无法提供抵押的自主创业者和企业提供担保。储蓄银行与合作银行是直接与中小企业合作的主要商业银行,专注于直接面向中小企业的零售融资服务,是中小企业的主控银行。此外,德国中小企业还依托工商协会为其提供社会化的融资服务和信用担保体系。

  德国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了以政府部门为龙头、半官方服务机构为骨架、各类商会协会为桥梁、社会服务中介为依托的全方位构架,其中各类商会、协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协会除促进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对接、合作之外,还会组织行业企业联合申报相关项目,并提供信息、法律和会计咨询、贷款申请以及个性化解决方案等服务。

  

对推动我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启示 

  提高中小企业的地位,坚持把中小企业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和创新发展的关键活力来对待。一是在国家战略规划中把中小企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法律高度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用法律政策来约束和调节市场竞争行为,将重点放到承认、保护、扶持和反垄断上,同时围绕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创新、人才培养、数字化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让中小企业获得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在政府项目中给予特别支持,发挥政府采购政策效应,政府采购管理部门开展深入的调研和思考,摒除各种歧视中小企业的规定,出台相关措施保证部分项目中小企业优先获得,在重大项目设定中小企业参与比例,并在评审环节向中小企业做一定的政策倾斜。三是在政策资金上对中小企业大力扶持,充分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作用,围绕国家大力发展的关键领域,成立中小企业重点名录给予重点支持,开发一批创新专项,如中小企业创新扶持项目、创新券项目等,支持中小企业研发专精特新产品。

  数字化转型是制造业发展的大事所趋,鼓励中小企业主动迎接挑战、加快转型,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一是加大政策引导。引导、帮助、赋能中小企业群体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在信息安全、数字化管理等方面推广一些扶持项目,为中小企业设备升级、外部咨询等提供支持。二是搭建服务平台。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机构,协调解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普遍遇到的重大问题,组织转型较好的企业和正在转型中的企业开展交流对接活动,加快转型步伐。三是树立行业标杆。重点打造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示范企业,总结其典型经验和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为正在转型中的企业提供标杆典范。四是解除后顾之忧。依托大型互联网企业和信息通信企业,应用先进计算、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建设工业互联网通用平台,聚合各类软硬件资源,解决广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通用性难题。

  从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和科研机构等方面着手,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创新能力不足等难题。一是鼓励金融机构专注中小企业融资服务。鼓励和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独立普惠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发展融资性担保行业,引导信贷资金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创新型的行业和中小企业倾斜。二是要重视协会发挥的作用,通过立法手段,完善协会行为的法律基础,明确协会的性质、功能、组织结构和监督职权,将协会建设成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主要载体,发展市场化的专业服务,完善信息化、咨询、技术创新、创业、市场开拓和人才培训等服务平台。三是高校和科研机构明晰定位,各司其职、加强合作。高校致力于纯技术研究,科研机构介于纯基础研究和工业研发之间,重点聚焦支撑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研发,独立成为创新链中的关键一环,依托自身的研发人员和设备等,以课题的形式接受中小企业的创新委托,促进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栏目热门
栏目更新